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春季經筵》
全文:
棽麗翠鸞臨,文華廣殿深。
三春開講幄,兩序列朝簪。
立政思民瘼,存誠勵口箴。
豈雲循典故,藉以澡身心。
黼座風颺德,霞天旭散陰。
諮詢交泰陛,揖讓萃儒林。
道岸繄常企,文淵或可尋。
研精憶良弼,孰與下砭針。
參考注釋
研精
(1).盡心;專心。 三國 魏 曹操 《請爵荀彧表》:“ 彧 左右機近,忠恪祗順,如履薄冰,研精極鋭,以撫庶事。”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乃研精而究其理,不習而盡其功。”
(2).窮究精義。《後漢書·盧植傳》:“少與 鄭玄 俱事 馬融 ,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晉 張華 《勵志》詩:“末伎之妙,動物應心。研精躭道,安有幽深。” 唐 楊炯 《從弟去盈墓志銘》:“ 朱穆 好學,中食忘飱; 譙周 研精,欣然獨笑。”
(3).猶精研。《後漢書·曹褒傳》:“﹝ 褒 ﹞常感朝廷制度未備,慕 叔孫通 為 漢 禮儀,晝夜研精,沉吟專思,寢則懷抱筆札,行則誦習文書,當其念至,忘所之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論也者,彌綸羣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宋 范仲淹 《進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與弟寘狀》:“﹝ 寀 ﹞幼有俊材,服膺儒術,研精道訓,務究本源。” 梁啓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一節:“士之欲得志於時者,莫不研精學問,標新領異,以自取重。”
良弼
猶良佐。《書·說命上》:“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孔 傳:“夢天與我輔弼良佐,將代我言政教。” 唐 楊炯 《中書令薛振行狀》:“ 文王 協於朕卜,迎 太公 於 渭水 ; 高宗 求於朕夢,得良弼於 傅巖 。” 明 劉基 《巫山高》詩:“君不見, 商王 夢中得良弼, 傅巖 之美今安匹!”
孰與
(1).與誰。《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莊王 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於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史記·孟嘗君列傳》:“ 齊 無 秦 ,則天下集 齊 , 親弗 必走,則 齊王 孰與為其國也!”《新唐書·韓翃傳》:“時有兩 韓翃 ,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 德宗 曰:‘與詩人 韓翃 。’”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2).猶言何如。意謂還不如,常用於反詰語氣。《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 西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周書·杜杲傳》:“若使 齊 寇乘之,則彼此危矣。孰與心忿悔禍,遷慮改圖。”
(3).比對方怎么樣,表示疑問語氣。用於比照。《墨子·耕柱》:“ 巫馬子 謂 子墨子 曰:‘鬼神孰與聖人明智?’”《戰國策·齊策一》:“我孰與城北 徐公 美?”《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功彰萬里之外,聲名光輝傳於千世,君孰與 商君 、 吳起 、大夫 種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賢良松泉二詩·松》:“試問蒼官值歲寒,戴白孰與蒼然好?”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 渭 則自死,孰與人死之?”
砭針
同“ 砭石 ”。 《山海經·東山經》“ 高氏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晉 郭璞 註:“可以為砭針治癰腫者。”按,砭,原誤作“抵”。 唐 柳宗元 《報崔黯秀才書》:“吾不幸蚤得二病,學道以來,日思砭鍼攻熨。” 宋 范成大 《病中》詩之二:“通身都放下,何用覓砭鍼?”參見“ 砭石 ”。
乾隆名句,春季經筵名句
名句推薦
淙聲卻比尋常壯,始悟昨宵山雨沾
乾隆《 * 泉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