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虞堪的《如舟亭為沈子和氏賦松雪翁所書扁》
全文:
東老作亭東海頭,開窗盤礴坐如舟。
花飛酒幔雲高捲,竹映書籤水亂流。
留客可看清剡雪,學仙應過洞庭秋。
只從占得鷗波淥,卻笑王孫賦遠遊。
參考注釋
留客
(1).使人留連忘返。《楚辭·大招》:“長袂拂面,善留客只。” 王逸 註:“言美女工舞,揄其長袖,周旋屈折,拂拭人面,芬香流衍,眾客喜樂,留不能去也。”
(2).挽留客人;招待客人。《史記·滑稽列傳》:“ 豹 曰:‘廷掾起矣。狀 河伯 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 宋 王楙 《野客叢書·陳遵投轄》:“ 陳遵 閒嘗因醉中留客不住,遂取客車轄投井中,史家記此一事,以見 遵 平時好留客如此。” 元 倪瓚 《送張天民》詩:“湖魚入饌常留客,沙鳥緣階不畏人。”
看清
(1) 清晰地看見;看清楚
(2) 認識清楚
他看清了問題的本質
學仙
亦作“ 學僊 ”。學習道家的所謂長生不老之術。《史記·封禪書》:“ 黃帝 且戰且學僊。”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咫》:“人姓 吳 名 剛 , 西河 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五代 徐夤 《溪隱》詩:“將名將利已無緣,深隱清溪擬學仙。” 金 元好問 《後飲酒詩》之三:“為言學仙好,人間竟何為。”
見“ 學仙 ”。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虞堪名句,如舟亭為沈子和氏賦松雪翁所書扁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留客可看清剡雪,學仙應過洞庭秋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