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恭祀方澤六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夏至日恭祀方澤六韻原文

金翼乘南陸,黃裳饗厚坤。

至哉欽順應,時矣屆孳蕃。

祀典躬親奉,神依陟降存。

帛琮孚肸蠁,籩豆潔蘋蘩。

鼎霧輕初合,山雲遠未屯。

向時頻被佑,此際重希恩。

詩詞問答

問:夏至日恭祀方澤六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夏至日恭祀方澤六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夏至日恭祀方澤六韻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八

2. 向 * 每逢不雨至值望北郊前後沾足大田尚及有收今復雨時故云

參考注釋

金翼

金色的翅膀。亦借指鳥。 唐 韓鄂 《歲華紀麗·冬至》:“金翼南飛,玉杓北指。”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夾著木柴火燼的飛舞,星星在長林墨影凍隄白雪上顯現燦爛勇武的‘紅光’,飛掠的車龍更拋拂他們成萬條宛轉的金翼。”

南陸

南方,南方大地。《後漢書·律曆志下》:“是故日行北陸謂之冬,西陸謂之春,南陸謂之夏,東陸謂之秋。” 晉 陶潛 《述酒》詩:“重離照南陸,鳴鳥聲相聞。” 元 周權 《次韻褚仲明苦熱行》:“燭龍銜火飛南陸,萬疊雲峰天地窄。”

黃裳

(1).黃色的下衣。《易·坤》:“六五:黃裳,元吉。” 高亨 註:“元,大也。裳,裙也,褲也。 周 人認為黃裳是尊貴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徵,故筮遇此爻大吉……黃裳黃裙內服之美,比喻人內德之美,故大吉。”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懷表履之幽貞,保黃裳之元吉。”《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八年》:“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聖,握乾綱而歸坤紐,非黃裳之吉象也。”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節:“再說到衣履,有黃裳、鞶帶、履、朱紱、赤紱、袂等字樣。”

(2).指嫡妻。語出《詩·邶風·綠衣》:“緑兮衣兮,緑衣黃裳。” 鄭玄 箋:“婦人之服,不殊衣裳,上下同色。今衣黑而裳黃,喻亂嫡妾之禮。”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徘徊自想,怕他緑衣妬殺黃裳。”

(3).指太子。 唐 盧照鄰 《中和樂·歌儲宮》詩:“黃裳元吉,邦家以寧。”

厚坤

指大地。 唐 杜甫 《木皮嶺》詩:“仰乾塞大明,俯入裂厚坤。”

順應

順著某種趨勢去適應

順應時代的潮流

孳蕃

滋生蕃衍。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天下有始》:“力視損明,力聽損聽,疾言阻德,功偽敗功,是故口以大開,耳目急張,知故並起,萬物孳蕃。”

祀典

(1).記載祭祀儀禮的典籍。《國語·魯語上》:“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非是,不在祀典。”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夫盛德不泯,義存祀典。” 宋 蘇軾 《奏乞封太白山神狀》:“伏見當府 郿縣 太白山 ,雄鎮一方,載在祀典。”

(2).祭祀的儀禮。 南朝 宋 顏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敬躬祀典,告奠聖靈。” 唐 陳羽 《明水賦》:“神靈是享,祀典攸傳。”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元氏封龍山頌》:“ 元氏 在 後漢 為 常山 相治,故相與長史,得為境內之山陳請祀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須知我是受了煌煌祀典,只有諭祭是派員拈香的。”

躬親

親自動手做

事必躬親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籩豆

(1).籩和豆。古代祭祀及宴會時常用的兩種禮器。竹製為籩,木製為豆。《禮記·禮器》:“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 孔穎達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魚臘籩豆是也。”《後漢書·東夷傳·濊》:“其人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飲食以籩豆。”《舊唐書·后妃傳上·中宗韋庶人》:“帝納其言,以後為亞獻,仍以宰相女為齊娘,以執籩豆。”

(2).借指祭儀。 宋 蘇轍 《謝講徹<論語>賜燕狀》之一:“深念勤勞,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畢陳。” 章炳麟 《訄書·徵七略》:“其細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職,官別為書, 與 周時贊大行相似。”

向時

先前

非及向時之士也。——漢· 賈誼《過秦論》

何時雲里諸峰。——《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此際

此時,這時候。 宋 秦觀 《滿庭芳》詞:“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生平絶少皺眉時,此際偏教愁絶。”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我們到了那個時節,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有什麼好處呢!咱家想到此際,把做官的念頭丟了,只想把我們的同種救出苦海。”

希恩

希冀恩寵。《舊唐書·裴行儉傳贊》:“ 天后 預政之時,刑峻如壑,多以諛佞希恩。” 宋 王君玉 《國老談苑》卷一:“朕自臨大寶,閲是表多矣,非祈澤宗族,則希恩子孫,未有如 錫 生死以國家為慮而儆戒於朕。”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減場解元》:“諡議為禮部掌行,當日何以不言?不過希恩於己,嫁禍於人。”

詩詞推薦

夏至日恭祀方澤六韻原文_夏至日恭祀方澤六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