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送榮叔歸蕭山》
全文:
疇昔來會稽,浮舟出江堤。
蒼茫望津道,隱隱辟招提。
虛氣發峻岭,疑有至人棲。
龍象茲擁衛,群木皆萋萋。
吾家浮屠老,早歲離煩迷。
持律破三業,悟道臻淵倪。
法網覆眾生,一念絕町畦。
戒刀割大葷,水陸無象犀。
凡物有極勢,固難敘階梯。
兀然被衣裓,誰能判金泥。
六時宣法音,萬生荷提攜。
愚人本無識,有識自難稽。
如我解所說,安可議東西。
稽首送歸馭,信美舊山蹊。
參考注釋
持律
猶持戒。《大寶積經·郁迦長者會》:“誰是持律,誰持阿含。”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貧道持律而已,可求 孫先生 。” 宋 蘇軾 《宸奎閣碑》:“ 璉 雖以出世法度人,而持律嚴甚。”
三業
(1).佛教語。指身業、口業、意業。佛教認為造業將引生種種果報。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況答三業之勞乎?”《魏書·釋老志》:“心去貪忿痴,身除殺淫盜,口斷妄雜諸非正言。總謂之十善道。能具此,謂之三業清浄。” 宋 黃庭堅 《題墨軒和遵老》詩:“平生三業浄,在俗亦超然。”
(2).佛教語。指善業、惡業和無記業(即非善非惡之業)。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七:“凡夫、二乘及與菩薩,具有三業。”
悟道
領會道理,佛教指領會佛理
悟道成佛
沈遼名句,送榮叔歸蕭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