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儻有頓悟者,直須作意無遲留

呂陶次伯通雲頂山長句韻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次伯通雲頂山長句韻》

全文:
金淵地界東西州,諺雲錦擔垂兩頭。
中間石城最佳勝,二十餘年嘗再游。
奇峰雖向郡城見,好景半是僧家收。
松蘿四面圍絕頂,九夏不暑長如秋。
東隅忽值海日出,下照岩壑無深幽。
群陰破散宿霧斂,萬象開闊晴雲浮。
軒窗高處氣勢別,縱慾極望誠難周。
藍凝後嶂遠更秀,雪壅前溪寒不流。
軟草將春鹿麌麌,濃林未暝蟬啾啾。
禪僧上堂演佛理,鏜然鍾韻喧層樓。
問之浮世輒不語,應笑世人多謬悠。
下山儻有頓悟者,直須作意無遲留

呂陶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下山

地下採礦時挖掘的沒有直通地面出口的傾斜巷道,主要用來由下向上運送礦石

頓悟

(1) 猛然醒悟

(2) 通過體現佛教禪宗精神目的的直覺領會而獲得的突然的領悟和一種意識狀態

直須

(1).應當;應。 唐 杜秋娘 《金縷衣》詩:“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宋 歐陽修 《朝中措》詞:“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會同年》詩:“直須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痴絕》:“﹝天下事﹞若復件件認真,爭競何已!故直須以痴趣破之。”

(2).竟至於;還要。《三國演義》第五四回:“ 孔明 變色曰:‘ 子敬 好不通理,直須待人開口!’”

作意

(1).著意;加意。 唐 陸龜蒙 《幽居有白菊一叢因而成詠呈知己》詩:“月中若有閒田地,為勸 嫦娥 作意栽。” 宋 陳與義 《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詩:“君為邊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2).指故意、特意。 唐 杜甫 《江頭五詠花鴨》詩:“稻粱霑汝在,作意莫先鳴。”《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昨日又承他送些小菜來看我,作意備些薄禮,來日到他府中作謝。” 清 王士禛 《寄陳伯璣金陵》詩:“東風作意吹楊柳,緑到 蕪城 第幾橋?”

(3).注意。 唐 蔣防 《玄都樓桃》詩:“紅軟滿枝須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將。”《新唐書·李絳傳》:“帝每閲視,顧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為如此事。’”

(4).起意;決意。 唐 張籍 《寄昭應王中丞》詩:“春風 石瓮寺 ,作意共君游。”

(5).著作的本意。《漢書·藝文志》:“﹝《書》﹞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 郭沫若 《孔雀膽·後記》:“在寫作時當然也加上了一層作意,現代人所說的主題。”

遲留

停留;逗留。 漢 王充 《論衡·狀留》:“賢儒遲留,皆有狀故。” 唐 韓愈 《別知賦》:“倚郭郛而掩涕,空盡日以遲留。” 宋 沉遘 《過冀州聞介甫送虜使當相遇繼得移文又以詩見寄次韻和答》:“聞報故人當遅留,便臨近舘為邂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僕終疑其偽,陰與主人謀,遲留不進,相失,遂杳。”

呂陶名句,次伯通雲頂山長句韻名句

詩詞推薦

下山儻有頓悟者,直須作意無遲留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