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摯的《次韻和門下相公從駕幸太學》
全文:
詔移清蹕下齋房,訪道天臨舜上庠。
正坐橫經開鳳扆,袞袍接武照鵷行。
雍宮故事收炎漢,闕里斯文盛素王。
宜有諸生知聖作,勉趨賢路起東堂。
參考注釋
正坐
端坐;正身而坐。《莊子·庚桑楚》:“ 南榮趎 蹵然正坐曰:‘若 趎 之年者已長矣,將惡乎託業,以及此言邪?’”《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若並時進見,則不敢正坐離立,行則僂身自卑。” 宋 曾鞏 《寶月大師塔銘》:“其夕沐浴易衣,正坐而卒。”《再生緣》第六回:“只見 鄔必凱 與 神武真人 ,端身正坐,兩旁排列得刀鎗密密,劍戟森森。”
橫經
橫陳經籍。指受業或讀書。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儒學》:“橫經者比肩,擁箒者繼足。” 唐 李白 《上安州裴長史書》:“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迄於今三十春矣。” 明 李東陽 《遣兒兆先入學以詩示之》:“要知西塾橫經地,不盡重闈屬纊情。”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乃 漢成 三千, 貞觀 萬室,不聞女士得列橫經,何聽其落英隱秀,擯不與人相齒耶!”
鳳扆
(1).皇帝宮殿上繪有鳳凰圖飾的屏風。置於戶牖之間。亦指帝座。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揚龍旂以饗帝,御鳳扆以承天。”《樂府詩集·燕射歌辭·群臣酒行歌》:“拜恩瞻鳳扆,傾耳聽《雲》《韶》。” 唐 王維 《奉和聖制登降聖觀應制》:“鳳扆朝碧落,龍圖耀金鏡。” 趙殿成 箋註:“ 孔安國 《尚書》傳:扆,屏風。畫為斧文,置戶牖間,謂之鳳扆者,當是畫鳳於扆上也。”
(2).借指朝廷和皇帝。 唐 錢起 《裴僕射東亭》詩:“鳳扆任匡濟,雲溪難退還。” 南唐 李中 《獻張拾遺》詩:“金殿日開親鳳扆,古幈時展看漁磯。”
袞袍
見“ 袞龍袍 ”。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鵷行
指朝官的行列。《梁書·張緬傳》:“殿中郎缺。 高祖 謂 徐勉 曰:‘此曹舊用文學,且居鵷行之首,宜詳擇其人。’” 唐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詩:“鳳闕分班立,鵷行竦劍趨。” 清 唐孫華 《壽陸次公別駕》詩之二:“朝衫久卸別鵷行,陸展猶然髩未蒼。”
劉摯名句,次韻和門下相公從駕幸太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