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印可,叩機緣,幾回親到東山前

香嚴和尚東山顧命歌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香嚴和尚的《東山顧命歌》

全文:
金陵有個奇男子,白手成家立綱紀。
不逢良女喚回頭,幾乎埋沒紅塵里。
嘆浮生,只如此,參訪明師求直指。
見說傳燈錄上人,志氣沖天奮然起。
念彌陀如自己拶,得寒冰化為水。
任他非佛與非心,務要禪河窮到底。
晝亦然,夜亦然,鐵牛不動痛加鞭。
頭角崢嶸便作獅子吼,驚得海底金烏飛上天。
求印可,叩機緣,幾回親到東山前
三繞繩床呈見解,振威一喝與君傳。
稱大隱,可居廛,而今堪作火中蓮。
慣向北斗星中騎木馬,卻來東山水上撐鐵船。
撒手懸崖知落處,千重欲網打不住。
碧眼胡僧沒奈何,分付袈裟為信具。
趙州禪,真罕遇,爭肯庭前尋柏樹。
截斷南山老葛藤,無孔鐵錘重下鋸。
大放開,還捏聚,綠水青山皆妙趣。
腳根□□□頭關,明月不隨流水去。

香嚴和尚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印可

佛家謂經印證而認可,禪宗多用之。亦泛指同意。《維摩詰經·弟子品》:“若能如是宴坐者,佛所印可。” 南朝 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書》:“皇情印可,今便奉行。” 宋 劉昌詩 《<蘆浦筆記>序》:“顧獨學寡識,安敢以為是。將求印可於先覺之士。”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余不覺大笑,而首肯者再,喜師弟之印可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如果弟子思索得一個公案的答案,說給師聽,得師同意(稱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這些人從禪師口裡取得成佛的印可。”

機緣

一種試驗、冒險或掌握的時機

東山

(1).《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 ,慆慆不歸。” 朱熹 集傳:“ 東山 ,所征之地也。”後因以代指遠征或遠行之地。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 玉汝 有愛妾 劉氏 ,將行,劇飲通夕…… 劉貢父 , 玉汝 姻黨,即作小詩寄之以戲云:‘ 嫖姚 不復顧家為,誰謂 東山 久不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 東山 又 北山 ,鏡中強半尚紅顏。”

(2).《孟子·盡心上》:“ 孔子 登 東山 而小 魯 。” 趙岐 註:“ 東山 ,蓋 魯 城東之高山。”後因以代指 魯 地。 宋 李清照 《上樞密韓肖胄詩》:“嫠家父祖生 齊 魯 ,位下名高人比數……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 東山 一抔土。”

(3).據《晉書·謝安傳》載, 謝安 早年曾辭官隱居 會稽 之 東山 ,經朝廷屢次徵聘,方從 東山 復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 東晉 重臣。又, 臨安 、 金陵 亦有 東山 ,也曾是 謝安 的遊憩之地。後因以“東山”為典。指隱居或遊憩之地。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一:“吾弟 東山 時,心尚一何遠!” 宋 沉遘 《吳正肅公輓歌辭》之一:“暫作 東山 去,還期 宣室 來。” 清 趙翼 《秋帆制府輓詩》:“南國烽煙悲遠道, 東山 絲竹渺前塵。”

(4).代指 謝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詩:“想像 東山 姿,緬懷 右軍 言。” 清 顧炎武 《上吳侍郎暘》詩:“ 征虜 投壺暇, 東山 賭墅優。”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趙翼 《唐荊川先生讀書處》詩之一:“並世文章無北地,當年聲望此 東山 。” 趙朴初 《何滿子·東山》詞:“悄悄非關多病,三年不見 東山 。花事綢繆風又雨,更兼蜂妒鶯讒。”按,《人民文學》1977年第一期發表時附註云:“時見 江*青 爪牙講話,矛頭指向 周總理 ,賦此書憤。”

(6).泛指東面的山。 宋 蘇軾 《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清 鄭燮 《道情》之一:“一霎時波搖金影,驀抬頭月上東山。” 楊朔 《雪浪花》:“那外國人想雇我的驢去逛東山。”

(7). 春秋 時少數民族 赤狄 別種 東山 皋落氏 的省稱。《國語·晉語一》:“﹝ 晉獻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東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韋昭 註:“ 東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別稱。《南史·何胤傳》:“初, 胤 二兄 求 點 並棲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隱。世號 點 為‘大山’, 胤 為‘小山’,亦曰‘東山’。”

香嚴和尚名句,東山顧命歌名句

詩詞推薦

求印可,叩機緣,幾回親到東山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