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平郡王修理福陵前水法告成還京賦贈三十二韻》

全文:
薄海承平日,光天丕冒時。
奉三宏郅治,得一普恩施。
列祖貽鴻業,吾皇紹大基。
聖心通陟降,孝治本型儀。
緬想山陵地,欽惟功德垂。
殿堂宜戎煥,水法度重為。
簡命賢藩往,工程鉅任禆。
星軺辭輦轂,駟乘望靈祠。
九十韶光半,逶迤周道遲。
嫩茵鋪古路,山鳥喚高枝。
日腳來孤鶩,雲邊現彩芝。
奉天春滿目,望海翠凝眉。
言邁勞征騎,遄臻止繡麾。
命徒勤匠作,鳩眾發工師。
月斧千人舉,雲斤萬手持。
尋源疏舊道,鑿石浚新陂。
利便因形勢,高卑物土宜。
敬公常惓惓,慎事每孜孜。
不惜司農帑,還餘御府資
兩年寒暑易,再往路途知。
晴旭光明照,和風左右吹。
歸輿旋帝里,返旆邁通逵。
蕆事封章奏,論功聖澤推。
逾時成契闊,此日喜追隨。
分韻箋同劈,探微冊共披。
心知才磊落,意欲共磨治。
古有登臨士,游窮山水奇。
因之健筆力,用以助文思。
況復三韓舊,猶然萬載規。
省風思祖德,考俗問鄉耆。
益重圭璋品,應叨雨露私。
篇章聊誌喜,詎比穆如詩。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不惜

(1)

不顧惜

不惜工本

(2)

捨得

為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司農

(1).官名。上古時代負責教民稼穡的農官。《呂氏春秋·季冬》:“命司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給司農,司農者,田官也。”《漢書·東方朔傳》:“ 后稷 為司農。” 顏師古 註:“主播種。”

(2).官名。 漢 始置,掌錢穀之事。亦稱大司農,為九卿之一。 漢 建安 改為大農,由 魏 至 明 ,歷代相沿,或稱司農,或稱大司農。 清 代以戶部司漕糧田賦,故別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清 光緒 年間, 常熟 人 翁同龢 為戶部尚書,世有以“司農常熟世間荒”譏之者。參閱《通典·職官八》、《續通典·職官八》。

御府

(1).帝王的府庫。《史記·平準書》:“胡降者皆衣食縣官,縣官不給,天子乃損膳,解乘輿駟,出御府禁藏以贍之。” 唐 李頎 《送李回》詩:“歲發金錢供御府,晝看仙液注離宮。”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唐高宗鎮庫墨》:“近於內省 何道源 家,見數種古墨,皆生平未見,多出御府所賜。” 明 唐順之 《謝賜銀幣表》:“褭號出御府之珍,永以為寳;豸繡炫天孫之錦,豈曰無衣。”

(2).指主管御府的人。《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 江 所沉璧也。”

(3).御史的官署。 唐 杜甫 《奉酬寇侍御見寄復寄寇》詩:“來簪御府筆,故泊 洞庭 船。” 仇兆鰲 注引 邵傅之 曰:“御史所居之署,謂之御史府。” 唐 王翰 《奉和聖制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筵字》:“首命台階老,將崇御府員。”按, 張說 嘗為御史大夫。

(4).主藏禁中圖書秘記的官署。 唐 韓愈 《送鄭十校理序》:“祕書,御府也,天子猶以為外且遠,不得朝夕視,始更聚書 集賢殿 ,別置校讎官曰學士,曰校理。”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游詩》之一:“直至 沉 范 輩,始家藏簡編。御府有不足,仍令就之傳。”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唐 惟 貞觀 、 開元 最勝,兩都各聚書數部,至七萬卷。至 宣和殿 太清樓 龍圖閣 御府所儲,尤盛於前代。”

乾隆名句,平郡王修理福陵前水法告成還京賦贈三十二韻名句

詩詞推薦

不惜司農帑,還餘御府資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