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次韻六首用起句題·其六

作者:虞堪 朝代:元代

原文

好山看不盡,一望一番登。

崖險森如戟,泉甘冷若冰。

鳴鐘傳下界,著屐上高層。

不是石橋客,何由識老僧。

詩詞問答

問:《山居次韻六首用起句題·其六》的作者是誰?答:虞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虞堪的名句有哪些?答:虞堪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蒸韻

參考注釋

不盡

(1)

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詩:“憑高且一望,目極不能捨。” 宋 孫光憲 《浣溪沙》詞:“蓼岸風多橘柚香, 江 邊一望 楚 天長。”《西遊記》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並無客旅。”《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隔牆一望,裡面塔影沖霄,松聲滿耳,香菸冷落,殿宇荒涼。”

(2).指目力所及的距離。亦泛指較近的距離。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一折:“則見貝闕蓬壺一望中。”《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為緊要。”《西遊記》第九三回:“我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衛國 。”

一番

(1).一回;一次;一陣。《詩·小雅·車攻》“射夫既同” 唐 孔穎達 疏:“此射夫皆已射一番。” 宋 范成大 《落鴻》詩:“只道一番新雨過,誰知雙袖倚樓寒。”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一折:“你一番價探望哥哥,吃的來醺醺醉。”《西遊記》第四二回:“一番搭上手,斗經四五個回合,行者揑著拳頭,拖著棒,敗將下來。” 毛 * 《新民主主義的 * 》:“頑固到沒有辦法,所以我們就要開大會,‘促’他一番。”

(2).一種;一類。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刑部·癸卯妖書》:“但其所傾陷者,別是一番人耳。” 許地山 《命命鳥》:“她自經過這一場恐慌,精神上遂起了莫大的變化。對於婚姻別有一番見解。”

(3).一張;一片。《新唐書·藩鎮傳·王鎔》:“況繼奉天子詔和解,能無一番紙墜北路乎?”

鳴鐘

(1).敲鐘。《後漢書·禮儀志上》:“諸行出入皆鳴鐘,皆作樂。”

(2).謂食則鳴鐘。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出平原而聯騎,居里閈而鳴鐘。”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闢玄闈以闡化,寢鳴鐘以體國。”參見“ 鐘鳴鼎食 ”。

(1).擊鐘發聲。 南朝 齊 謝朓 《奉和竟陵王同沉右率過劉先生墓詩》:“善誘宗學原,鳴鐘霽幽抱。” 宋 范成大 《玉堂寓值》詩:“上直馬歸催下鑰,傳更人唱促鳴鐘。” 清 褚人穫 《堅瓠二集·夜半鍾》:“ 六一居士 謂 繼 此詩,句則佳矣,奈夜半非鳴鐘時。或雲 姑蘇寺 鐘,多鳴於半夜。”

(2).古代青銅製樂器。懸掛架上,叩之而鳴。 唐 李白 《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鏗鳴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下界

(1) 下方的界限

(2) 人間;對天上而言

高層

(1) 處於或出現在地球表面較高處

高層大氣層

(2) 官職或地位處於最高層次

歷朝歷代的皇親國戚都是高官厚祿,居於社會的最高層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石橋

(1).石造的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河東岸有石橋,橋本當河,河移,故廁岸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凌石橋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鵑 《賞菊椰子林》:“溪上架著一條弓形的石橋,橋欄上齊整地排列著好多盆黃色和淺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勝 石樑 。梁連線二山,形似橋,故稱。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橋 。” 宋 梅堯臣 《送微上人歸省天台》詩:“釋子懷慈母,吾儒未易輕。不尋琪樹去,肯向 石橋 行。” 宋 梅堯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詩:“常觀月從東方出,想照 石橋 旁畔人。”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韓愈 《與孟簡尚書書》:“ 潮州 時,有一老僧號 大顛 ,頗聰明,識道理。” 宋 陸游 《夏夜泛舟書所見》詩:“山房猶復畏炎蒸,長掩柴門媿老僧。” 清 鄭燮 《題畫蘭二十一則》之七:“昔游 天目山 ,與老僧坐密室中,聞幽蘭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稱。《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願投宅上為兒,以報蓋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詩詞推薦

山居次韻六首用起句題·其六原文_山居次韻六首用起句題·其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