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鳴雷的《寄陳中洲給諫·其一》
全文:
相見年華卻共悲,少年曾見柳絲絲。
浮生浮世有何事,花落花開能幾時。
一任諫書雲易過,獨留詩卷石難移。
鬢毛焦盡青銅改,白口無情說與誰。
參考注釋
見年
方言。每年。 李準 《不能走那條路》:“他說到這裡一揮手說:‘麥子就見年吃不完了。’” 郭澄清 《大刀記》第十三章:“見年一到這個季節,總是草苗齊長,害蟲群飛,莊戶人家算忙上勁兒了。”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絲絲
(1).形容纖細之物。猶言一絲一絲。 唐 司空圖 《燈花》詩之一:“ 蜀 柳絲絲羃畫樓,窗塵滿鏡不梳頭。” 宋 蘇軾 《三月二十日開園》詩之三:“鬱鬱蒼髯真道友,絲絲紅蕚是鄉人。” 明 文徵明 《素髮》詩:“素髮絲絲不滿梳,衰容覽鏡已非吾。” 聞一多 《紅燭·李白之死》:“月兒初還在池下絲絲柳影后窺看,像沐罷的美人在玻璃視窗晾發一般。”
(2).形容細微的感覺。猶一些、一點。 宋 蘇軾 《江上值雪效歐陽體》詩:“江空野闊落不見,入戶但覺輕絲絲。” 劉半農 《靜》詩:“他倆已經麻木,不再覺得兩邊肋脅下一絲絲的噏著痛了。”
(3).象聲詞。 茅盾 《子夜》七:“車子已經開進他家的大門,車輪在柏油路上絲絲地撒嬌。” 管樺 《二十八宿》:“油燈絲絲地燒著,燈光里飄動著抽菸的煙霧。”
王鳴雷名句,寄陳中洲給諫·其一名句
名句推薦
竄居獨寐哀黍離,挽日去倚魯戈揮
陳三立《乙庵七十生日寄祝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