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吳惠的《入義寧峒》
全文:
天設此邦險,乃為蠻僚窟。
亂峰青入天,萬石雲中突。
峭壁矗崇墉,古洞嵌硉矹。
關門守一夫,仰面攻豈得。
從來詐力徒,恃此每狂悖。
撫馭失其宜,禍作勞剪伐。
嗟彼蠻僚人,生亦具膚發。
天性匪盡乖,順逆理可奪。
腳踏車抵其壘,開誠破迷惑。
涕泣盡投刃,盟心牲載割。
兵氣潛以消,約束鮮睢刺。
頓覺嶮巇處,嵐光堪拄笏。
乃知邊釁開,十五激之發。
柔遠有經綸,禁網尚疏闊。
參考注釋
頓覺
佛教語。猶頓悟。 元 鄧文原 《重刻<禪源詮>序》:“自頓覺至成佛,十重為浄;自不覺至受報,十重為染。”參見“ 頓悟 ”。
嶮巇
(1).險峻崎嶇。《文選·嵇康<琴賦>》:“丹崖嶮巇,青壁萬尋。” 呂良 註:“嶮巇,傾側貌也。” 唐 高駢 《過天威徑》詩:“歸路嶮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 蕭乾 《雁盪行》:“它們那奇秀之姿態,恰好調合了四周嶮巇逼人之氣勢。”
(2).指險峻崎嶇的山地。 清 曹寅 《巫峽石歌》:“鏟削嶮巇作平地,周行萬里歌砥京。”
(3).喻人事艱險或人心險惡。《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六年》:“三人黨附 史彌遠 ,排斥諸賢, 成大 尤心術嶮巇。” 明 徐枋 《送遠》詩:“世路悲嶮巇,讒言何高張。” 清 唐孫華 《文姬入塞圖》詩:“嗚呼,一身一女不能庇,命到中郎真嶮巇。”
(4).比喻心地險惡的人。《續資治通鑑·宋太宗雍熙二年》:“今海島窮崖遠惡處,甚多竄逐之臣,郊禋以來,豈不在念!然此等嶮巇,若少得志,即復結朋植黨。”
嵐光
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 唐 李紳 《若耶溪》詩:“嵐光花影繞山陰,山轉花稀到碧璕。”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資政侍郎雪後登看山亭》:“更臨危樹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明 文徵明 《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詩:“嵐光浮動千峰濕,雨氣薰蒸五月寒。” 清 劉大櫆 《浮山記》:“春夏以往,嵐光照游者衣袂。”
拄笏
見“ 拄笏看山 ”。
吳惠名句,入義寧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