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義寧峒

作者:吳惠 朝代:明代

入義寧峒原文

天設此邦險,乃為蠻僚窟。

亂峰青入天,萬石雲中突。

峭壁矗崇墉,古洞嵌硉矹。

關門守一夫,仰面攻豈得。

從來詐力徒,恃此每狂悖。

撫馭失其宜,禍作勞剪伐。

嗟彼蠻僚人,生亦具膚發。

天性匪盡乖,順逆理可奪。

腳踏車抵其壘,開誠破迷惑。

涕泣盡投刃,盟心牲載割。

兵氣潛以消,約束鮮睢刺。

頓覺嶮巇處,嵐光堪拄笏。

乃知邊釁開,十五激之發。

柔遠有經綸,禁網尚疏闊。

詩詞問答

問:入義寧峒的作者是誰?答:吳惠
問:入義寧峒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明詩紀事 乙簽·卷十六

參考注釋

萬石

(1).《漢書·石奮傳》:“ 奮 長子 建 ,次甲,次乙,次 慶 ,皆以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於是 景帝 曰:‘ 石君 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舉集其門。’凡號 奮 為 萬石君 。”後因以“萬石”指 漢 石奮 。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 惠施 以之辯給, 萬石 以之訥慎。”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 萬石 周慎,安親保榮。”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為大官者。《漢書·酷吏傳·嚴延年》:“ 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 東海 號曰‘萬石 嚴嫗 ( 延年 母)’。”《新唐書·張文瓘傳》:“﹝ 張文瓘 ﹞四子: 潛 ,為 魏州 刺史; 沛 , 同州 刺史; 洽 ,衛尉卿; 涉 ,殿中監。父子皆至三品,時謂‘萬石 張 家’。”《宋史·廖剛傳》:“﹝ 廖剛 ﹞子四人: 遲 、 過 、 遂 、 遽 ,仕皆秉麾節,邦人號為‘萬石 廖 氏’。”

(3). 漢 代三公別稱萬石。後泛指官職高的人。 唐 顏師古 《百官公卿表》題解:“ 漢 制,三公號稱萬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 唐 元稹 《追封孔戣母韋氏等》:“ 潁考叔 食美而思遺其親,此孝子不違於一飯也。而況於萬石在前,累茵在側,慰心不及,非贈而何?” 宋 葉適 《致政通直錢公輓歌詞》:“好兒須萬石,廣廈剩千間。” 清 吳偉業 《武林謁同門張石平》詩:“二 室 才名官萬石, 兩河 財賦導三江。”

雲中

(1).雲霄之中,高空。常用指傳說中的仙境。《楚辭·九歌·雲中君》:“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 王逸 註:“雲中,雲神所居也。”《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四·王子喬》:“ 王子喬 ,參駕白鹿雲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詞:“雲中鼓吹,游徧 蓬萊 。”

(2).高聳入雲的山上。喻塵世外。 宋 嚴參 《沁園春·自適》詞:“吾應有,雲中舊隱,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啟 《寓感》詩之十六:“ 蜀 琴有奇紋,本是枯桐枝……曾持薦 黃帝 ,雲中奏《鹹池》。”

(4).古郡名。原為 戰國 趙 地, 秦 時置郡,治所在 雲中縣 (今 內蒙古 托克托 東北)。 漢 代轄境較小。有時泛指邊關。《韓非子·喻老》:“故雖有 代 、 雲中 之樂,超然已無 趙 矣。”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要途問邊急,雜虜入 雲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備兵大同》詩之二:“知有 馮唐 論將略,不令 魏尚 久 雲中 。”

(5).古 雲夢澤 。《左傳·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濟 江 ,入於 雲中 。” 杜預 註:“入 雲夢澤 中。” 楊伯峻 註:“傳説 雲夢澤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雲夢 。”

峭壁

陡峭的山崖

崇墉

高牆;高城。《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崇墉岡連以嶺屬,朱闕巖巖而雙立。” 張載 註:“墉,牆也。”《文選·左思<魏都賦>》:“於是崇墉濬洫,嬰堞帶涘。” 張載 註:“墉,城也。” 唐 杜甫 《劍門》詩:“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擄掠》:“昏 岱嶽 ,撼 東蒙 ,傾上郡,破崇墉。”

硉矹

亦作“ 硉兀 ”。1.高聳;突出。 唐 李白 《明堂賦》:“挐金龍之蟠蜿,掛天珠之硉矹。” 宋 陸游 《燕堂獨坐意象殊憒憒起登子城作此詩》:“夢中涉 黃河 , 太行 高硉矹。” 明 李東陽 《次韻答方石先生》之二:“ 霞城 硉矹高千仞,衹恐胸中尚易平。” 清 錢謙益 《彭達生晦農草序》:“當此之時,余如東郊之老馬,骨骼硉兀。”

(2).引申為委屈不平。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低頭受侮笑,隱忍硉兀寃。” 清 王先謙 《告大兄墓文》:“彼 楊 馬 之硉兀,等含悲於逝水。”

(3).嚴峻。 唐 韓愈 《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幾欲犯嚴出薦口,氣象硉兀未可攀。” 明 李東陽 《明故中憲大夫雲南按察司副使致仕石公墓志銘》:“公性質直,意氣硉兀,不能下物,雖居官久,家無贏貲,亦以儉自律。”

(4).豪放;高亢。 唐 韓愈 《詠雪贈張籍》:“狂教詩硉矹,興與酒陪鰓。” 宋 范成大 《次韻溫伯夜坐》:“平生煙霞興,硉兀上南斗。” 元 汪炎昶 逸句:“椎金鍛鐵作硬語,意氣硉兀真丈夫。”

關門

關口上的門

一夫

(1).一人。指男人。《書·君陳》:“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 孔穎達 疏:“無求備於一人。”《漢書·谷永傳》:“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內崩析者,刑罰深酷,吏行殘賊也。” 宋 蘇軾 《與滕達道書》:“一夫進退何足道。”

(2).特指一個農夫。《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魏書·高祖紀》:“ 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畝,中男二十畝。無令人有餘力,地有遺利。” 宋 歐陽修 《解官後答韓魏公見寄》詩:“老為南畝一夫去,猶是東宮二品臣。”

(3).猶言 * 。指眾叛親離的人,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 紂 矣,未聞弒君也。”《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一夫從橫,則城池自夷,豈不危哉?” 李善 註:“一夫謂 董卓 也。”

(4).借指地積,方百步或百畝。《周禮·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鄭玄 註:“方各百步。” 賈公彥 疏:“蓋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處與天子二朝,皆居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也。”《新唐書·食貨志二》:“古者百畝地號一夫,蓋一夫授田不得過百畝。”

仰面

抬臉向上

仰面朝天

豈得

猶怎能,怎可。《後漢書·孔融傳》:“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脇為辭。” 唐 李白 《擬古》詩之十二:“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羣?” 宋 葉適 《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盜剽奪行之,豈得以敗亡為戲乎。”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維正之供,至欲藉勢力以巧免,是化外也,繩以嚴刑,豈得為過。”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詐力

欺詐與暴力。《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王 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晉書·宣帝紀》:“ 劉備 以詐力虜 劉璋 , 蜀 人未附而遠爭 江陵 ,此機不可失也。” 宋 蘇軾 《秦始皇帝論》:“至 秦 有天下, 始皇帝 以詐力而並諸侯,自以為智術之有餘,而 禹 、 湯 、 文 、 武 之不知出此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及其衰也,仁義去而詐力獨存。”

狂悖

(1).亦作“ 狂誖 ”。狂妄悖逆。《國語·周語下》:“若視聽不和,而有震眩,則味入不精,不精則氣佚,氣佚則不和。於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眩惑之明。”《晉書·王彬傳》:“爾狂悖乃可至此,為吾不能殺汝邪!” 明 宋濂 《故賢母熊夫人碣》:“是虜狂悖不知有仁義,其敗可立而待也。”《續資治通鑑·宋太祖開寶六年》:“國主疑 佑 之狂誖,由 平 激之,忌者因中以淫祀鬼神事,乃先收 平 下大理獄,後收 佑 。” 郭希仁 《從戎紀略》:“﹝ 彥彪 ﹞作書與 雲山 ,語言甚狂悖。”

(2).指瘋癲。《韓非子·內儲說上》:“嬰兒、痴聾、狂悖之人嘗有入此者乎?”

(3).叛逆。 漢 焦贛 《易林·觀之遯》:“雍門內崩,賊賢傷仁, * 狂悖, 簡公 失位。”《續資治通鑑·宋理宗寶慶元年》:“自冬徂春,雷雪非時,西 霅 東 淮 ,狂悖洊興。”

撫馭

安輯控馭。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公善於撫馭,長於接引,山藪無棄,苞苴不行。”《北史·張須陁傳》:“ 須陁 獨勇決善戰,又長撫馭,得士卒心,號為名將。”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卷上:“今 白時中 、 李邦彥 等,雖書生未必知兵,然籍其位號,撫馭將士,以抗敵鋒,乃其職也。”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藝文下》:“必得勤能熟悉之員,撫馭方能得宜。”

作勞

勞作,勞動。《書·盤庚上》:“惰農自安,不昬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孔 傳:“如怠惰之農,苟自安逸,不強作勞於田畝,則黍稷無所有。”《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必昬於作勞,邪贏優而足恃。” 薛綜 註:“言何必當勉力作勤勞之事乎。” 宋 陸游 《排悶》詩:“抱來返東皋,初非憚作勞。”

剪伐

(1).砍伐;割刈。 唐 韓愈 《記宜城驛》:“有舊時高木萬株,多不得其名,歷代莫敢剪伐。” 郭沫若 《集外二·郊原的青草》:“任人們怎樣燒毀你,剪伐你,你總是生生不息,青了又青。”

(2).削除;伐滅。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箴規切諫,有古人之風;剪伐淫詞,有烈士之操。”《三國演義》第八十回:“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 東吳 ,生擒逆賊,以雪此恨!”

天性

(1) 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質或性情

(2) 天命

逆理

違背事理。《漢書·杜周傳》:“ 關 東諸侯無強大之國,三垂蠻夷無逆理之節。”《後漢書·朱浮傳》:“蓋聞知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英烈傳》第六八回:“因命禮部今後旌表孝行,須合於情理者,不許有逆理亂行。”

腳踏車

即腳踏車

開誠

推誠相待;表明誠意。 明 唐順之 《與陳後岡參議書》:“ 李泌 、 陸贄 之徒,則其於道雖未醇,而本其天資之所暗合,亦往往開誠而不欺,恬淡而少欲。” 清 戴名世 《孑遺錄》:“賊既去,自春徂夏不雨,民大飢。土寇四起,自稱將軍,掠良善。 張利民 開誠勸導之。”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布政使銜直隸按察使贈太常寺卿丁公墓表》:“公開誠示眾,消釋羣疑,扶良詰姦,遠人賓順,屬郡無事。”

迷惑

(1) 使人迷亂

迷惑敵人

(2) 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涕泣

哭泣;流淚

士皆重淚涕泣。——《戰國策·燕策》

人慷慨涕泣。——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涕泣謀于禁卒。——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盟心

盟誓在心。 清 吳蘭徵 《絳蘅秋·情妒》:“我曾發誓盟心,你到今日還説這話,屈死人也,罷!罷!我也無以盟心了。” 郭沫若 《東風集·頌黨慶》:“盟心遵 馬 列 ,建國邁 虞 唐 。”

兵氣

(1).戰爭的氣氛。《漢書·燕剌王劉旦傳》:“謀事不成,妖詳數見,兵氣且至,奈何?” 唐 王昌齡 《宿灞上寄侍御王與弟》詩:“昨聞羽書飛,兵氣連朔塞。” 明 李東陽 《風雨嘆》詩:“ 潼關 以西兵氣多,蘆笳吹塵塵滿 河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樓看月》詩:“直北再瞻兵氣勁,龍沙早雪是今年。”

(2).士氣。 唐 杜甫 《新婚別》詩:“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兵氣回飛鳥,威聲沒巨鼇。” 仇兆鰲 註:“兵氣二句,言軍勢之振。” 溥偉 《讓國御前會議日記》:“惟軍餉緊要,餉足,則兵氣堅,否則氣餒兵潰,貽患甚大。”

約束

(1) 束纏

(2) 限制管束使不超越範圍

他約束自己不向父親求援

(3) 盟約,規約

堅明約束。——《戰國策·燕策》

遵上之約束。——清· 洪亮吉《治平篇》

頓覺

佛教語。猶頓悟。 元 鄧文原 《重刻<禪源詮>序》:“自頓覺至成佛,十重為浄;自不覺至受報,十重為染。”參見“ 頓悟 ”。

嶮巇

(1).險峻崎嶇。《文選·嵇康<琴賦>》:“丹崖嶮巇,青壁萬尋。” 呂良 註:“嶮巇,傾側貌也。” 唐 高駢 《過天威徑》詩:“歸路嶮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 蕭乾 《雁盪行》:“它們那奇秀之姿態,恰好調合了四周嶮巇逼人之氣勢。”

(2).指險峻崎嶇的山地。 清 曹寅 《巫峽石歌》:“鏟削嶮巇作平地,周行萬里歌砥京。”

(3).喻人事艱險或人心險惡。《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六年》:“三人黨附 史彌遠 ,排斥諸賢, 成大 尤心術嶮巇。” 明 徐枋 《送遠》詩:“世路悲嶮巇,讒言何高張。” 清 唐孫華 《文姬入塞圖》詩:“嗚呼,一身一女不能庇,命到中郎真嶮巇。”

(4).比喻心地險惡的人。《續資治通鑑·宋太宗雍熙二年》:“今海島窮崖遠惡處,甚多竄逐之臣,郊禋以來,豈不在念!然此等嶮巇,若少得志,即復結朋植黨。”

嵐光

山間霧氣經日光照射而發出的光彩。 唐 李紳 《若耶溪》詩:“嵐光花影繞山陰,山轉花稀到碧璕。”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資政侍郎雪後登看山亭》:“更臨危樹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明 文徵明 《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詩:“嵐光浮動千峰濕,雨氣薰蒸五月寒。” 清 劉大櫆 《浮山記》:“春夏以往,嵐光照游者衣袂。”

拄笏

見“ 拄笏看山 ”。

邊釁

邊界上的衝突

製造邊釁

柔遠

安撫遠人或遠方邦國。《書·舜典》:“柔遠能邇。” 孔 傳:“柔,安;邇,近……言當安遠,乃能安近。”《漢書·段會宗傳》:“足下以柔遠之令德,復典都護之重職。” 顏師古 註:“柔遠,言能安遠人。” 唐 白居易 《新羅賀正使全良忠授官歸國制》:“朕以文明御時,以仁信柔遠。”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於卿篤始終之義,於朕盡柔遠之宜。” 清 李基和 《送隋羲文出塞》詩之二:“須知柔遠意,率土盡王臣。”

經綸

(1) 整理過的蠶絲

(2) 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借指抱負與才幹

禁網

同“ 禁罔 ”。《漢書·遊俠傳序》:“及至 漢 興,禁網疏闊,未之匡改也。”《晉書·文帝紀》:“諸禁網煩苛及法式不便於時者,帝皆奏除之。” 唐 元稹 《處分幽州德音制》:“ 劉總 素以清靜理人,固當開釋,尚恐自罹禁網。” 明 劉若愚 《明宮史·宮殿規制》:“ 神廟萬曆 年間,臨御久稀,禁網疎濶。” 蔣維喬 《中國教育會之回憶》:“ 清 廷禁網嚴密,革命二字,士人不敢出諸口,從事進行,更難著手。”

疏闊

(1) 粗略;不周密

天下初定,制度疏闊。——《漢書·賈誼傳》

(2) 迂闊;不切合實際

疏闊之言

(3) 久別

疏闊思良會

(4) 疏遠;不親密

兄弟疏闊

(5) 稀疏寬闊

最下層的拱門簡單疏闊,是載重的樣子。——《威尼斯》

詩詞推薦

入義寧峒原文_入義寧峒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