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銀燈原文
聽說道荊棘列半日。猛覷了呆打頦一會。
兀那婆婆不是你女孩兒身軀殼且別尋覓。這一個屍首可是誰的。
兀那婆婆你休瞞我。我問你這屍首如何不識。
詩詞問答
問:剔銀燈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剔銀燈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剔銀燈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後庭花 第四折
參考注釋
說道
講說引導。《管子·權修》:“上身服以先之,審度量以閒之,鄉置師以説道之。”
(1).講說真義。 漢 王充 《論衡·問孔》:“説道陳義,不能輒形。”《法華經·藥草喻品》:“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説道者。”
(2).說;說到。 唐 白居易 《登郢州白雪樓》詩:“朝來渡口逢京師,説道煙塵近 洛陽 。” 元 鄭廷玉 《金鳳釵》第一折:“我恰纔街市去來,説道 趙秀才 得了頭名狀元,做了官了。”《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前日 聞舍人 也曾説道聘過了。” 魯迅 《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但我們沒有人根據‘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3).道理;緣由。 賈芝 孫劍冰 《義和團的傳說故事·鐵金剛》:“ 鐵二怔子 是個直爽人,他辦事從不騙人,既是要你砍他,這一定有說道。” 鄧友梅 《那五》十一:“ 那五 一聽,暗中直咋舌,沒想到這裡還有許多說道。”
(4).商量;討論。 浩然 《艷陽天》第一二八章:“他要到一隊的場上,找找 喜老頭 ,把自己的想法跟老人家說道說道,讓老人家幫自己出出主意。” 劉梓鈺 《霸王別姬》:“咱們到會議室,現在就說道說道。”
荊棘列
見“ 荊棘剌 ”。
半日
(1) 一天之半
(2)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頗久
呆打頦
亦作“ 呆答孩 ”。亦作“ 呆打孩 ”。發獃,發楞。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二折:“諕的我呆打頦空張著口,驚急力怕抬頭。” 明 範文若 《鴛鴦棒》:“ 魯秋胡 學賣乖,到其間呆答孩。” 清 洪昇 《長生殿·見月》:“怎似伊情投意解,恰可人懷,思量到此呆打孩。”
一會
(1).一次集合;一次會聚。《左傳·僖公十九年》:“今一會而謔二國之君,又用諸淫昏之鬼,將以求霸,不亦難乎?”《景德傳燈錄·拘那舍末尼佛》:“説法一會,度人三萬。”
(2).特指一次宴會。《資治通鑑·唐代宗大曆二年》:“ 郭子儀 入朝,上命 元載 、 王縉 、 魚朝恩 等互置酒於其第,一會之費至十萬緡。”
(3).會見一次。《後漢書·郭太傳》:“婦謂姑曰:‘今當見棄,方與 黃氏 長辭,乞一會親屬,以展離訣之情。’” 唐 薛宜僚 《別青州妓段東美》詩:“經年郵驛許安棲,一會他鄉別恨迷。”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秋鴻 來,言 仲仙 昨日偕姐妹攜 緑嬰 四人至 宜興 玩水。 可覲 請令生往一會。”
(4).指很短的時間或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人也要做經紀的人,就與他商量一會,可知是好。”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一折:“仙子,您直恁般慌速,便再停止一會兒也好。”《紅樓夢》第十八回:“ 賈妃 道;‘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能一見!’” 老舍 《正紅旗下》四:“西北風不大,可很尖銳,一會兒就把大姐的鼻尖、耳唇都吹紅。”
(5).迭用於兩個以上非同義詞或謂語前面,表示短時間內不同情況的交替。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燈光很暗,隨著音樂旋律的快慢,燈光一會是紅色的,一會是藍色的,一會又是紫色的。”如:這裡的天氣一會晴,一會陰。
(6).三十運為一會。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安知十年、百年、一紀、一會、一元之間,又豈無大四時邪?”《朱子語類》卷二四:“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一元有十二會;一萬八百年為一會,一會有三十運。”參見“ 一元 ”。
兀那
指示代詞。猶那,那個。可指人、地或事。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一折:“兀那彈琵琶的是那位娘娘?”《清平山堂話本·契約文字記》:“孩兒然後去兀那墳前,也拜幾拜。”《水滸傳》第十四回:“兀那都頭不要走!”
婆婆
(1) 丈夫的母親
(2) 〈方〉∶祖母;外祖母
(3) 個人或單位的頂頭上司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女孩兒
(1) 女性的少年兒童
漂亮的女孩兒
(2) 指女兒
我的女孩兒八歲了
(3) 也稱“女孩子”
軀殼
指有形的身體;肉體(對精神而言)
尋覓
尋求,探索
不難尋覓到服飾與戰爭之間的聯繫
繞牆尋覓。——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一個
(1).表數量。單個。用於人和各種事物。如:一個人;一個書櫃;一個學校;一個理想;一個星期;一個地方。
(2).整個。如:他今天一個上午都沒歇過。如:今年一個冬天沒下過雪。
(3).用在動詞和補語之間,表示程度。如:吃了一個飽;看了一個夠;淋了一個透。
(4).跟名詞、動詞結合,用在謂語動詞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張天翼 《兒女們》:“黑雲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個不留神就得塌下來。”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買賣田地的酒席上,一個不提防,給兩三個熟人,灌醉來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劃破的水流》:“我扭頭就走,真怕她一個箭步追上來。”
可是
(1) ——連線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轉折關係,常和前面的“雖然”相呼應;先由“雖然”引出一層意思,後用“可是”一轉,引出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相當於“但是”
他雖然有病,可是仍繼續工作
(2) 然而
可是他錯了
(3) 真是;實在是
要論人家姚大叔,老成持重,又有骨氣,可是百里挑一。—— 楊朔《三千里江山》
(4) 卻是
現在可是換了一個說法了
(5) 是否
卻從鼻尖跑下,又用冷舌頭來舐我的嘴唇了,不知道可是表示親愛。——魯迅《野草》
(6) 還是
你這魚是賣的,可是博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魚》
何不
為什麼不——用反問語氣,表示應該或可以
你何不大膽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