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彭的《次韻答董彥速(豫章本作超)》
全文:
疏山翠氣連眉嫵,雲外飛鴻點點愁。
只在吳頭並楚尾,非關張掖至幽州。
著書繁露想成癖,待詔公車安足求。
何日芒鞋尋舊約,蘭旌蓀楫共優遊。
參考注釋
著書
撰寫著作。
繁露
(1).亦作“ 繁路 ”。古代帝王貴族冕旒上所懸的玉串。《逸周書·王會》:“天子南面立,絻無繁露朝服。”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今富者皮衣朱貉,繁路環珮。” 晉 崔豹 《古今注·問答釋義》:“ 牛亨 問曰:‘冕旒以繁露,何也?’答曰:‘綴珠垂下,重如繁露也。’”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節會 鹹池 之琯,冕無繁露之旒。”
(2).落葵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二·落葵》。
(3).謂露水。 唐 司空曙 《和盧校書文若早入使院書事》:“軒墀濕繁露,琴幾拂輕埃。”
成癖
(1).腹中積水成塊。 唐 王燾 《外台秘要·療癖方》:“因飲水漿,便令停滯不散,更遇寒氣,聚而成癖。”
(2).成為癖好。 宋 梅堯臣 《襄城對雪》詩之一:“曉幔忻以捲,虛堂睡成癖。”
待詔
(1).等待詔命。《文選·揚雄<甘泉賦>序》:“ 孝成帝 時,客有薦 雄 文似 相如 者……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 張銑 註:“待詔,待天子命也。” 唐 王績 《晚年敘志示翟處士》詩:“明經思待詔,學劍覓封侯。” 清 惠士奇 《送蔣樹存之官餘慶》詩:“待詔吾留 金馬門 ,修書君上 南薰殿 。”
(2).官名。 漢 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詔公車,其特異者待詔 金馬門 ,備顧問,後遂以待詔為官名。《漢書·王莽傳中》:“ 莽 誅滅待詔,而封告者。” 唐 有翰林待詔,負責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章等事。後改為翰林供奉。 明 清 翰林院屬官有待詔,秩從九品,掌校對章疏文史,為低級事務官。
(3).待命供奉內廷的人。 唐 代不僅文詞經學之士,即醫卜技術之流,亦供直於內廷別院,以待詔命。因有醫待詔、畫待詔等名稱。 宋 元 時對手藝工匠尊稱為待詔,本此。《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裱褙鋪里﹞ 璩待詔 問:‘府幹有何見諭?’虞候道:‘無甚事,閒問則個。’”《水滸傳》第四回:“ 智深 走到鐵匠鋪門前看時,見三個人打鐵。 智深 道:‘兀那待詔,有好鋼鐵么?’”《醒世恆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看那娘子,正與澆蠟燭待詔説話。”
(4).舊時農村里稱理髮師為“待詔”。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二章:“ 楚用 幾個人早都交卷完畢,在理髮室找待詔梳了髮辮。”
公車
(1) 公共汽車
西門町到公館,坐公車要二十分鐘
(2) 公家的車輛
(3) 漢代官署名
安帝雅聞 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我太史令。——《後漢書·張衡傳》
因漢代曾用公家車馬接送應舉的人,後便以“公車”泛指入京應試的舉人。如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康有為聯合各省在京會試舉人聯名上書,即稱“公車上書”
安足
立足,存身。《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遣人與子書,刻期兵至,舉火為應”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瓚 遣行人 文則 齎書告子 續 曰:‘不然,吾亡之後,天下雖廣,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李彭名句,次韻答董彥速(豫章本作超)名句
名句推薦
焚烽望別壘,擊斗宿危樓
陸瓊《關山月》願為良臣,良臣安可為;願為忠臣,身亡赤族寧足悲
吳炎《中丞舌(悲練子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