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正民的《自苕溪回棹》
全文:
扁舟東下霅溪濱,擬伴漁翁整釣緡。
黃紙紅旗慚許國,落花流水送殘春。
拿舟處處爭行樂,脩禊年年要及辰。
悵望故園桃李月,東風吹淚漫沾巾。
參考注釋
扁舟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東下
(1).東行。我國地勢西北方高,東南方低,故習慣稱東行為東下,與西上相對。《史記·淮陰侯列傳》:“ 常山王 背 項王 ,奉 項嬰 頭而竄,逃歸於 漢王 。 漢王 借兵而東下,殺 成安君 泜水 之南。”《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曹操 自 江陵 將順 江 東下。” 清 吳偉業 《過錦樹林玉京道人墓》詩序:“久之,有聞其復東下者,主於 海虞 一故人。”
(2).謂向東攻克。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見 高陽 酒徒起草中,長揖 山 東隆準公……東下 齊 城七十二,指揮 楚 漢 如旋蓬。”
霅溪
水名,在浙江
漁翁
老漁人。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七:“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水滸傳》第一○三回:“五個人一徑搖到那打魚船邊, 李俊 問道:‘漁翁,有大鯉魚嗎?’” 劉半農 《游香山紀事詩》之六:“網畔一漁翁,閒取黃煙吸。”
釣緡
亦作“ 釣緍 ”。 1.釣竿上的線。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張魚網於峻極之巔,施釣緡於修木之末。” 宋 曾鞏 《寄鄆州邵資政》詩:“溯險飛遊艇,探奇漾釣緍。” 明 徐渭 《野蠶》詩:“葉葉如蟲網,枝枝垂釣緡。” 郭沫若 《歸去來·浪花十日》:“到了海岸,看見他們各把一大卷釣緡解開來,盤旋在沙岸上。”
(2).垂釣。 唐 杜甫 《謁先主廟》詩:“遲暮堪帷幄,飄零且釣緡。” 清 顧炎武 《朱處士彝尊過余太原東郊贈之》詩:“與爾皆椎結,於今且釣緡。”
李正民名句,自苕溪回棹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