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從來西北不庭方,戡亂聊攜數月糧。
何必先驅張撻伐,早知載道迎壺漿。
遐荒底定千秋晏,徽號欣承愛日慶。
豈不慰思寧即慰,訓垂文子懼方長。
詩詞問答
問:《平定準噶爾功成恭上皇太后徽號御殿受賀詩以言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七
2. 去聲
參考注釋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西北
方位名,介於西和北之間。特指中國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記》
不庭
(1).不朝於王庭者;不朝於王庭。《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 杜預 註:“下之事上皆成禮於庭中。” 楊伯峻 註:“庭,動詞,朝於朝庭也。九年《傳》雲‘ 宋公 不王’故此雲以討不庭。此不庭為名詞,義為不庭之國。”《漢書·趙充國傳》:“ 鬼方 賓服,罔有不庭。” 顏師古 註:“庭,來帝庭也。” 宋 王安石 《上皇帝 * 》:“於是內修政事,外討不庭,而復有 文 、 武 之境土。”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上》:“當 堯 時, 三苗 不庭,遏絶其世,竄之 三危 ,其遺種尚在。”
(2).無道;叛逆。《詩·大雅·韓奕》:“榦不庭方,此佐戎辟。” 毛 傳:“庭,直也。”《國語·周語中》:“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韋昭 註:“庭,直也。虞,度也。不直,猶不道也。”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夫差內傳》:“昔吾前王有不庭之臣,以能遂疑計,不陷於大難。”《明史·西域傳一·吐魯番》:“事乾國體,不可不慎。況此賊倔強無禮,久蓄不庭之心。” 陳毅 《和郭副司令並呈朱總司令以志其親臨南線之快》:“首夏清和花事殘,為討不庭向 江 南。”
(3).不出門庭。《莊子·山木》:“ 莊周 反入,三月不庭。”一說,庭當讀為“逞”。不逞,不快。見 清 王念孫 《讀書雜誌·莊子》。
戡亂
鎮壓叛亂
月糧
亦作“ 月糧 ”。古代每月支給兵丁的口糧。 唐 陸贄 《請邊城貯備米粟等狀》:“請貸貯粟以充將士月糧。”《宋史·兵志八》:“凡軍士,邊外率分口券,或折月糧,或從別給。”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軍丁月糧先年月頭給放,不過初五,近年多在月盡或次月初方給。”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都 燕 而後,歲漕四百萬石,十有二總領衛一百四十旗,軍十二萬六千八百人,輪年值運,有月糧,有行糧,一人兼二人之食。”
見“ 月糧 ”。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先驅
最初發現或幫助發展某種新事物的人,為別人作出可仿效的榜樣或為別人鋪平可接踵而行的道路者
我們青年中的先驅
撻伐
原指迅速討伐,後來泛指征討
撻彼殷武,奮伐 荊楚。——《詩·商頌·殷武》
大張撻伐
早知
對未來事件能超常預知的現象
道迎
導致;引迎。《漢書·武五子傳論》:“ 千秋 材知未必能過人也,以其銷惡運,遏亂原,因衰激極,道迎善氣,傳得天下人之祐助雲。” 顏師古 註:“激去至極之災,引致福善之氣。道,讀曰導。”
壺漿
茶水、酒漿。以壺盛之,故稱。《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 唐 李白 《丁督護歌》:“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元 張憲 《岳鄂王歌》:“義旗所指人不驚,王師到處壺漿迎。” 明 張居正 《黃馬》詩:“揚鞭渡 淮淮水 清, 金陵 父老壺漿迎。” 臧克家 《自己的寫照》五:“一腳踏遍了千古的戰場,沿途的民眾愛戴我們,大道兩旁斷不了壺漿。”參見“ 壺漿簞食 ”。
遐荒
邊遠荒僻之地。 漢 韋孟 《諷諫》詩:“彤弓斯征,撫寧遐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昌齡》:“奈何晚途不矜小節,謗議騰沸,兩竄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長嘆。” 清 趙翼 《響水塘》詩:“不因於役走遐荒,奇景何由快目睹。”
底定
(1).達到平定。《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 蔡沉 集傳:“底定者,言底於定而不震盪也。”底,一本作“ 厎 ”。
(2).引申指平定;安定。《周書·尉遲運傳》:“ 東夏 底定,頗有力焉。” 宋 王禹偁 《平陽公主贊並序》:“卒見削平多壘,底定京師。” 明 李贄 《與鳳里》書:“一身漂泊,何時底定。”
秋晏
指晚秋。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送墜葉於秋晏,遲含萼於春初。”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如何乘苦心,矧復值秋晏。”《太平御覽》卷二五引此詩作“秋宴”。 唐 儲光羲 《至閒居精舍呈正上人》詩:“秋宴景氣迥,皛明丹素功。”
徽號
美稱
這等一位活菩薩,豈可沒個徽號?——明· 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愛日
(1).珍惜時日。《呂氏春秋·上農》:“敬時愛日,至老不休。” 漢 王符 《潛夫論·愛日》:“聖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國之基,故務省役而為民愛日。” 宋 黃庭堅 《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迺幾父舊治之地》詩:“勉哉思愛日,贈言同馬檛。”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愛日且增初日學,望雲兼慰看雲情。”
(2). 漢 揚雄 《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 舜 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 李軌 註:“無須臾懈於心。”後以指兒子供養父母的時日。《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宋 朱熹 集註:“常知父母之年,則既喜其壽,又懼其衰,而於愛日之誠,自有不能已者。” 清 顧炎武 《為丁貢士亡考衢州君生日作》詩:“傷今已抱終天恨,追往猶為愛日歡。”
(3).《左傳·文公七年》:“ 趙衰 ,冬日之日也。” 杜預 註:“冬日可愛。”後因稱冬日為愛日。亦常比喻恩德。 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之問》詩:“溫輝凌愛日,壯氣驚寒水。” 宋 司馬光 《和秉國芙蓉》之一:“清曉霜華漫自濃,獨憑愛日養殘紅。”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樞密直學士 劉綜 出鎮 並 門,兩制舘閣皆以詩寵其行……都尉 王貽永 云:‘ 河 朔 雪深思愛日, 並 門春暖詠甘棠。’”
豈不
難道不…?怎么不…?
豈不容易?
垂文
(1).留下文章。《楚辭·劉向<九嘆·逢紛>》:“遭紛逢凶蹇離尤兮,垂文揚采遺將來兮。” 王逸 註:“將垂典雅之文,揚美藻之采,以遺將來賢君,使知己志也。”
(2).指留傳下來的文字。《文選·王儉<褚淵碑文序>》:“思 衞 鼎之垂文,想 晉 鍾之遺則。” 呂延濟 註:“ 衞 大夫 孔悝 有大功,銘之於鼎。垂文則銘之字也。” 宋 葉適 《除華文閣侍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謝皇太子箋》:“ 涇 舟詠雅,猶存飛躍之餘; 舜 閣垂文,復紀賡歌之盛。”
(3).煥發文采。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九旒之冕,散耀垂文。”
(4).謂飾以文采。《文選·嵇康<琴賦>》:“華繪彫琢,布藻垂文。” 張銑 註:“皆謂文采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