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希桐的《天屋歌為盧洪賦》
全文:
霞扃雲牖高窿穹,八荒四野垂檐櫳。
羲璘勃窣行西東,茫茫塵世如飛蓬。
玉川公子乘清風,飄然據作吟詩宮。
穿心出肋千萬語,叫開閶闔驚蒼龍。
銀河演入北斗柄,醉來擲下琉璃鍾。
仙人王喬作鄰全,馮軒共笑噓長虹。
旌陽拔宅想亦在,千年萬歲都洪蒙。
君不見阿房結綺今何許,劫灰一丈漫秋雨。
參考注釋
勃窣
亦作“ 勃崒 ”。1.匍匐而行;跛行。《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於是乃相與獠於蕙圃,媻珊勃窣上金堤。”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媻跚勃窣,匍匐上也。”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二:“誰言水北無人到,亦有槃珊勃崒行。” 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朱文公足疾》:“出門放步人爭看,不是前來勃窣翁。”
(2).猶婆娑。形容才氣橫溢,詞彩繽紛。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劉 前進謂撫軍曰:‘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選。’既前,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善曰:‘ 張憑 勃窣為理窟。’即用為太常博士。” 徐震堮 校箋:“勃窣即婆娑之聲轉。” 金 高士談 《次韻飲嵓夫家醉中作》:“清新 李白 詩能勝,勃窣 張憑 理最玄。” 康有為 《六哀》詩之二:“大哉《仁學》書,勃窣天為驚。”
(3).猶婆娑。紛披貌。 明 劉基 《贈道士蔣玉壺長歌》:“流蘇勃窣垂鏤膺,斒斕駁馬騮駱驓。”
(4).猶婆娑。搖曳貌。 姚錫鈞 《即事效湘綺樓體》詩:“玄譚簾勃窣,清照水委迤。”
西東
(1).西方和東方。 漢 焦贛 《易林·隨之兌》:“兩心不同,或欲西東。明論終始,莫適所從。” 宋 蘇軾 《虔州八境圖》詩:“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尋古塔認西東。”
(2).用為偏義複詞,指西方。 唐 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詩:“只慮迷所歸,池上日西東。”
(3).泛指四方,無定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怵,為利所誘怵也;迫,迫貧賤,東西趨利也。” 唐 孟郊 《過分水嶺》詩:“十步九舉轡,迴環失西東。” 宋 范成大 《釣池口阻風》詩:“迴風打船失西東,柁痴櫓弱無適從。”
(4).指酒杯。 宋 趙長卿 《朝中措》詞:“此去定膺先寵,且須滿醉西東。”
(5).猶東西。泛指什物。 宋 張元乾 《訴衷情》詞:“兒時初未識方紅,學語問西東。”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塵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間,現實世界
飛蓬
(1).指枯後根斷遇風飛旋的蓬草。《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商君書·禁使》:“飛蓬遇飄風而行千里,乘風之勢也。”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三五:“遊子如飛蓬,佳人曠千里。”
(2).比喻輕微的事物。《管子·形勢》:“飛蓬之問,不在所賓。” 許維遹 案:“飛蓬,言其輕微也。‘問’應作‘間’,‘間’與‘諫’通。諫而不聽者謂之輕微之諫。”
(3).比喻蓬亂的頭髮。 晉 左思 《白髮賦》:“髮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 明 陸采 《明珠記·會內》:“孤身何幸脫樊籠,兩鬢飛蓬,半世漂蓬。” 清 唐孫華 《夏重談金陵舊事》詩:“復有故宮妃,飛蓬亂雙髲。”
(4).比喻行蹤飄泊不定。《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嗟飛蓬之日永,恨流梗之無還。” 唐 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趙希桐名句,天屋歌為盧洪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