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公許的《撰先伯桂隱先生哀詞》
全文:
丹山之岩兮阻且深,丹山之雲兮必其霖。
中有地質學兮靜處,冠及峨兮瑤簪。
方轍兮坎滯,陶返轡兮穹林。
辛夷兮為屋,芷幄兮蘭衾。
世與我兮異好,不可揉兮精金。
信有味兮恬漠,亦何怨兮寡朋。
猿嗥兮鶴憤,鳥悲兮蛟吟。
忽西崦兮墮日,急響絕兮玉琴。
載營業員魄兮焉逝,空桂枝兮蕭森。
朔風兮陵厲,白書兮多陰。
素車兮丹旐,曷返兮遙岑。
天高兮地厚,古往兮來今。
彼達觀兮超曠,奚死生兮愛習。
四方兮上下,杳眇兮莫尋。
鶴歸兮何日,瑤草碧兮勞我心。
涕浪浪兮沾襟,君無滯兮遠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四方
(1)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各個方面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正方形或正方體
一隻四方的木頭匣子
上下
(1) 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杳眇
亦作“ 杳渺 ”。1.悠遠、渺茫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頫杳眇而無見,仰攀橑而捫天。” 劉良 註:“杳眇,深邃貌。” 唐 權德輿 《雜言和常州李員外副使春日戲題》:“佳期遠,相見少,試一望,魂杳渺。” 明 宋濂 《文原》:“南 桂 北 瀚 ,東 瀛 西 溟 ,杳眇而無際。” 葉聖陶 《義兒》:“同學們的喧聲和沉重且急速的腳步……對於他只起很淡很淡的感覺,差不多春夜的夢一般,迷離而杳渺。”
(2).指幽深晦秘之境。 宋 陳亮 《祭王丞內子文》:“雖託契於夫君,豈能保全人之釋然耶……安人豈以其言為墮於杳眇而不足聽耶!”
(3).形容文字飄逸高妙。 清 譚獻 《<古詩錄>序》:“ 梁 之詩艷而荒矣,而 武帝 為最高;文士之杳眇明麗者,則 沉約 、 柳惲 有焉。”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楚辭》中有《九歌》……而綺靡杳渺,與 原 他文頗不同,雖曰‘為作’,固當有本。”
程公許名句,撰先伯桂隱先生哀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