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任家相的《和郭太史《仙棗行》》
全文:
仙人手自種仙棗,森如赤玉甘如瓜。
磥磥孤乾排文石,纂纂繁枝絢綵霞。
𡸰嵣萬歲膏方實,海上千秋葉始花。
太真玉門餐絳雪,神女香廚護碧紗。
半服通靈蛻凡骨,坐看滄海成桑麻。
小吏豈是東方兒,偷啖勝食光明砂。
仙蹤恍惚不可見,惟餘空亭老棗奇樹幹枝相紛拿。
天風時吹仙籟響,月明石鏡映江沙。
偶披蒙茸據棗下,疑泛銀河捫巨槎。
莓苔錯落綴星斗,根荄盤互糾龍蛇。
不逐群菲爭物色,潛回春色努靈芽。
上林十四株非異,那得移根帝子家?
參考注釋
通靈
(1).通於神靈。 漢 班固 《幽通賦》:“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包山祠》:“自非通靈才,敢陟羣仙峯。”《西湖二集·文昌司憐才慢注錄籍》:“若是説好,便通靈起感應,香火繁盛起來。” 郁達夫 《為靄民先生題經公致淵畫松》詩之二:“六法通靈力有餘,暮年點筆勢凌虛。”
(2).善於應變;不拘泥。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 郭上灶 ,第二度 趙仙姑 。 郭 性頑鈍,只與追錢延年之法; 趙 性通靈,隨吾左右。”
(3).訊息來得快;來源廣。《娛目醒心編》卷五第一回:“ 福達 身雖有監,京中綫索卻自通靈。”
(4).靈驗。《天雨花》第二七回:“燒香婦女來問事,説來句句盡通靈。”
(5).靈敏。 茅盾 《子夜》十四:“廠里一有了吃醋爭風那樣的事,你們的耳朵就會通靈。”
凡骨
凡人或指凡人的軀體、氣質。 唐 曲龍山 《玩月詩》:“ 曲龍橋 頂玩 瀛洲 ,凡骨空陪汗漫遊。” 宋 陸游 《登上清小閣》詩:“欲求靈藥換凡骨,先挽天河洗俗情。”《四遊記·鐵拐修真求道》:“ 鐵拐 姓 李 ,名 玄 , 鐵拐 乃其後假身別名也。先生質非凡骨,學有根源。” 蘇曼殊 《天涯紅淚記》第一章:“老人命生坐,言曰:‘吾女當來見客。客了無凡骨,可為吾友。’”
坐看
(1).猶行看,旋見。形容時間短暫。 唐 李白 《古風》之二六:“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唐 杜甫 《鳳凰台》詩:“坐看彩翮長,縱意八極周。”
(2).謂旁觀而無行動。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張清 對部下說:‘上將掌握兵權,坐看我們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異心。’”
滄海
大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故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桑麻
(1).桑樹和麻。植桑飼蠶取繭和植麻取其纖維,同為古代農業解決衣著的最重要的經濟活動。《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棄疾 《鷓鴣天·春日即事題毛村酒壚》詞:“閒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2).泛指農作物或農事。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唐 孟浩然 《過故人莊》詩:“開筵面塲圃,把酒話桑麻。” 王闓運 《<湘潭縣誌>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任家相名句,和郭太史《仙棗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