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要指藏禪窟,待臥西山訪隱淪
陳三立 《任公講學白下及北還索句贈別》名句出處
出自近現代陳三立的《任公講學白下及北還索句贈別》
全文:
闢地貪逢隔世人,照星酒坐滿酸辛。
舊遊莫問長埋骨,大患依然有此身。
開物精魂余強聒,著書歲月託孤呻。
六家要指藏禪窟,待臥西山訪隱淪。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六家
(1).指 先秦 至 漢 初學術思想的主要派別: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漢 司馬談 有《論六家之要指》,見《史記·太史公自序》。
(2).指史書之六種體裁:《尚書》記言體,《春秋》記事體,《左傳》編年體,《國語》國別體,《史記》通史紀傳體,《漢書》斷代紀傳體。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古往今來,質文遞變,諸史之作,不恆厥體。榷而為論,其流有六:一曰《尚書》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傳》家,四曰《國語》家,五曰《史記》家,六曰《漢書》家。”
(3).指治《孝經》的六位學者: 三國 吳 韋昭 、 三國 魏 王肅 、 三國 吳 虞翻 、 三國 魏 劉劭 、 隋 劉炫 、 南朝 齊 陸澄 。 唐玄宗 《<孝經>序》:“ 韋昭 、 王肅 先儒之領袖, 虞飜 、 劉劭 抑又次焉, 劉炫 明 安國 之本, 陸澄 譏 康成 之注,在理或當,何必求人?今故特舉六家之異同,會五經之旨趣,約文敷暢,義則昭然。”
要指
見“ 要旨 ”。
禪窟
即禪師窟。《北史·皇甫遐傳》:“﹝ 遐 ﹞後遭母喪,乃廬於墓側,負土為墳。復於墓南作一禪窟,陰雨則穿窟,晴霽則營墓。” 唐 張籍 《游襄陽山寺》詩:“薜荔侵禪窟,蝦蟆占浴地。” 清 黃景仁 《惱花篇時寓法源寺》詩:“遽令禪窟變塵衖,曉鐘未打聲隆隆。”參見“ 禪師窟 ”。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隱淪
(1).神人等級之一。泛指神仙。《文選·郭璞<江賦>》:“納隱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漢 桓譚 《新論》:“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隱淪,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鑄凝。”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嵇中散》:“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 南朝 齊 謝朓 《游敬亭山》詩:“隱淪既已託,靈異居然棲。”
(2).隱居。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既枉隱淪客,亦棲肥遯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 孫登 ﹞思欲遯跡林鄉,隱淪忘死。” 郁達夫 《秋夜懷人》詩之六:“晚年好靜南鄉住,仙壽溶溶樂隱淪。”
(3).指隱者。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詩:“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清 趙翼 《題周山茨觀察老圃秋容圖》詩:“公曾出塞悲流徙,我亦歸田作隱淪。”
(4).隱沒身體不使人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解奴辜》:“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 漢 時, 解奴辜 、 張貂 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此後世遁形之祖也。”
(5).沉淪,埋沒。《晉書·郭璞傳》:“ 嚴平 澄漠於塵肆, 梅真 隱淪乎市卒。”《文選·鮑照<行樂至城東橋>詩》:“尊賢永照灼,孤賤長隱淪。” 李善 註:“隱淪,謂幽隱沉淪也。” 章炳麟 《獄中聞沉禹希見殺》詩:“不見 沉生 久,江湖知隱淪。”
陳三立名句,任公講學白下及北還索句贈別名句
名句推薦
兵不完利,與無操者同實
管仲《管子·參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