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贈送李顯之》
全文:
君居予昔至,古鄆泰山隈。
釣地盧泉美,帆天鉅野開。
霸思齊相競,道感魯儒培。
歷世傳微學,隨時產異才。
稍窮南土勝,端為北堂來。
金錯傾求硯,斑衣戲拜杯。
三春芍藥國,六代鳳凰台。
搜覽心應愜,題評句必瑰。
暑風初緣稻,霖雨正黃梅。
江路宜珍護,鵬程積漸催。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三春
(1).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 漢 班固 《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唐 李白 《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壺 《鬥鵪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 劉大白 《春盡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該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個月,暮春。 唐 岑參 《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詩:“六月花新吐,三春葉已長。”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詩:“三春紅藥熏衣上,兩度槐黃落硯前。”
(3).三個春天,即三年。 晉 陸機 《答賈謐》詩:“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詩:“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原註:“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芍藥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麗,供觀賞。根可入藥(芍藥茵:用落下的芍藥花當褥子)
六代
(1).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晉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昔 黃帝 作《雲門》, 堯 作《鹹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漢 。《資治通鑑·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 胡三省 註:“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漢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 三國 魏 曹冏 有《六代論》,論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齊書·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 曹冏 論之當矣。”
(4).指 三國 吳 、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 齊 、 梁 、 陳 。 唐 李白 《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 宋 賀鑄 《水調歌頭·台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詩:“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 魯迅 《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
鳳凰台
(1).古台名。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南面。 唐 李白 《登金陵鳳凰台》詩:“ 鳳凰臺 上鳳凰游,鳳去臺空 江 自流。” 王琦 註:“《江南通志》: 鳳凰臺 ,在 江寧 府城內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 宋 元嘉 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羣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于山,謂之 鳳凰臺 。山曰 鳳臺山 ,里曰 鳳凰里 。” 宋 劉過 《題潤州多景樓》詩:“一朝放浪 金陵 去, 鳳凰臺 上望 長安 。”
(2).古台名。在 甘肅省 成縣 東南的 鳳凰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漾水》:“﹝ 鳳溪水 ﹞上承 濁水 於 廣業郡 ,南逕 鳳溪 中,有二石雙高,其形若闕, 漢 世有鳳凰至,故謂之 鳳凰臺 。” 唐 杜甫 《鳳凰台》詩:“亭亭 鳳凰臺 ,北對 西康州 。”
(3).指宮苑中的樓台。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復道斜通鳷鵲觀,交衢直指鳳凰臺。” 唐 沉佺期 《壽陽王花燭》詩:“可憐桃李樹,更遶鳳凰臺。”參見“ 鳳臺 ”。
方回名句,贈送李顯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