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奕的《和元遺山九首》
全文:
耕民昧帝力,焉用典與謨。
奈何降衷後,氣稟分賢愚。
天錫孔孟氏,一整綽有餘。
廓哉鄒魯地,良足容軒車。
皇皇七十國,轍跡何區區。
誰知百世下,流作章句儒。
掌股弄神器,敝屣直棄如。
遂令桐梓地,盡化荊棘塗。
昏林畏饞啖,秉燭來趨隅。
巫鹹倘可問,為我還其初。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奈何
(1) 怎么辦
無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降衷
施善;降福。《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 孔 傳:“衷,善也。”《國語·吳語》:“今天降衷於 吳 , 齊 師受服。” 金 元好問 《箕山》詩:“降衷均義稟,汩利忘智決。得 隴 人望 蜀 ,有 齊 安用 薛 !”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維皇上帝降衷下民。”
氣稟
見“ 氣稟 ”。
亦作“ 氣稟 ”。謂受之於氣。《韓非子·解老》:“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無常操;無常操,是以死生氣稟焉,萬智斟酌焉,萬事廢興焉。”後世用以指人生來就有的氣質。《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 宋 朱熹 集註:“性道雖同,而氣稟或異,故不能無過不及之差。”《明史·儒林傳二·劉邦采》:“刮磨砥礪,以融氣稟,絶外誘。”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有生之後,雖氣稟物慾相窒相梏,而克自修治,即可復健順之性。”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顧民生多艱,是性日薄,洎夫今,乃僅能見諸古人之記録,與氣稟未失之農人。”
亦作“ 氣稟 ”。即餼廩。俸祿。 章炳麟 《秦政記》:“ 明 制貴其宗室孽子諸王,雖不與政柄,而公卿為伏謁;耳孫疏屬,皆氣稟於縣官。”
王奕名句,和元遺山九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