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涉的《春山三朅來》
全文:
釣魚朅來春日暖,沿溪不厭舟行緩。
野竹初栽碧玉長,澄潭欲下青絲短。
昔人避世兼避讎。
暮棲雲外朝悠悠。
我今無事亦如此,赤鯉忽到長竿頭。
泛泛隨波凡幾里,碧莎如煙沙似砥。
瘦壁橫空怪石危,山花斗日禽爭水。
有時帶月歸扣舷,身閒自是漁家仙。
山上朅來采新茗,新花亂髮前山頂。
瓊英動搖鍾乳碧,叢叢高下隨崖嶺。
未必蓬萊有仙藥,能向鼎中雲漠漠。
越甌遙見裂鼻香,欲覺身輕騎白鶴。
採藥朅來藥苗盛,藥生只傍行人徑。
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藥苗心不足。
野客住山三十載,妻兒共寄浮雲外。
小男學語便分別,已辯君臣知匹配。
都市廣長開大鋪,疾來求者多相誤。
見說韓康舊姓名,識之不識先相怒。
參考注釋
小男
(1).泛指未成年的男孩。 漢 王充 《論衡·驗符》:“ 皖 民小男曰 陳爵 、 陳挺 ,年皆十歲以上,相與釣於湖涯。” 王安友 《協作》:“眼下在這裡幹活的全是一些老頭、小男半勞動力和婦女。”
(2).年幼的兒子。 唐 李商隱 《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小男方嗜栗,幼*女漫憂葵。”
(3). 唐 戶籍制稱四歲至十五或十七歲的男子為小男。 王國維 《觀堂集林·唐寫本燉煌縣戶籍跋》:“《六典》,凡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有一為丁,六十為老。《唐志》, 天寳 三載,更名十八以上為中……必書此者,以與授田之事相關故也。此下或書寡,或書小男,或書小女、中女,皆放此。”
學語
學習語言;學習說話。 漢 桓寬 《鹽鐵論·遵道》:“文學結髮學語,服膺不捨。” 晉 陶潛 《和郭主簿》:“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 唐 杜甫 《戲作花卿歌》:“ 成都 猛將有 花卿 ,學語小兒知姓名。” 宋 陸游 《喜小兒輩到行在》詩:“ 阿綱 學書蚓滿幅, 阿繪 學語鶯囀木。”
分別
(1) 各自;個別
對他們應該分別對待
(2) 分頭,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會長和秘書長分別接見了他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吳金 害了個寒症,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 君臣佐使 ”。
匹配
(1) 成為夫婦關係
(2)
(3) 配合;搭配
(4) 配合
阻抗匹配
李涉名句,春山三朅來名句
名句推薦
夢魂何處去,身在帝王邊
胡拂道《宮女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