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造的《題陳守宰仁和無倦堂二首》
全文:
仲尼治道師,今古誰造閫。
公與由也果,有得非二本。
為政貴無倦,聖語要自反。
吾宗宰仁和,條教仰瓴建。
吟對千挺竹,日課五升飯。
膠擾付冰解,隱幽莫形遁。
器資銅百鍊,心地蘭九畹。
人絕懸魚續,自詭割雞偃。
秉心寧作輟,提耳悟頑諼。
豈伊不可耐,據以為益損。
譬如歲豐凶,良農守穮蔉。
功名自民庸,君子計歲晚。
參考注釋
秉心
持心。《詩·鄘風·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淵。”《漢書·楚元王劉交傳》:“論議正直,秉心有常。”《舊唐書·德宗紀下》:“而秉心匪彝,自底不類。” 明太祖 《封劉基誠意伯誥》:“秉心堅貞,懷才助朕。”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雖謂秉心貞正,感動幽靈,亦未必不然也。”
提耳
語出《詩·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穎達 疏:“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後以“提耳”指懇切教導。《後漢書·循吏傳·劉矩》:“民有爭訟, 矩 常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 宋 司馬光 《除兼侍讀學士乞先次上殿札子》:“伏蒙聖恩,曲賜手詔,過加奬待,諭以至意,溫密纖悉,提耳諄諄。” 清 錢謙益 《兵科給事中李遇知父友竹加贈征仕郎兵科給事中制》:“生而有氣誼可見,歿而有風骨可詒,式穀之似,有深於提耳者與!”
陳造名句,題陳守宰仁和無倦堂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