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祁順的《試院中讀黃魯直和冕仲考進士之作依韻賦之》

全文:
國家構明堂,匠士貯群木。
而況求賢才,所重在科目。
南宮集多士,文字數千束。
儒臣明藻鑒,奉詔司校讀。
十人共昨夕,接座聯燈燭。
淘沙揀精金,剖石搜美玉。
心思無怠遑,目力費重複。
滿場耀兵甲,戰勝如剖竹。
盈箱積縑練,輕素窘邊幅。
我本甲科人,弱矢掛正鵠。
身逢明盛時,大雅歌棫樸
一官愧無補,徒食太倉粟。
茲來獲同事,有幸蒙齒錄。
初心期不負,古道豈難復。
勉哉持寸公,庶以竭庸碌。

祁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明盛

(1).昌明興盛。亦指盛世。 漢 揚雄 《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處不諱之朝。”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唐 李翱 《答皇甫湜書》:“詞句足以稱讚明盛,紀一代功臣賢士行跡。”

(2).旺盛;強盛。 漢 王充 《論衡·道虛》:“膚溫腹飽,精神明盛。” 宋 范仲淹 《再奏乞兩府兼判》:“雖有夷狄,而中國明盛,彼不我輕。”

(3).指美好的盛德。《文選·班固<典引>序》:“雖不足雍容明盛萬分之一,猶啟發憤滿,覺悟童蒙。” 呂延濟 註:“言不足以言天子美明之盛德。”

大雅

(1).《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為 周 王畿內樂調。《大雅》多為 西周 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 厲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 札 來聘……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體,其 文王 之德乎!’”後亦用以稱閎雅淳正的詩篇。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自 杜甫 後,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選·班固<西都賦>》:“大雅宏達,於茲為羣。” 李善 註:“大雅,謂有大雅之才者。《詩》有《大雅》,故以立稱焉。” 明 蔣燦 《題杜少陵像》詩:“大雅長往矣,遺容後代看。”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讞》:“那議會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學識淵博的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附文》:“至於分類分得不倫不類,那是小子底學識不到,還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謂高尚雅正。 宋 葉適 《賀縣尉》詩:“端龐還有北人風,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藴藉。”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這樣不傷大雅而又含有象徵意義的詞兒正合於一個青年人寄興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棫樸

1.白桵和枹木。《詩·大雅·棫樸》:“芃芃棫樸,薪之槱之。” 毛 傳:“棫,白桵也。朴,枹木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南郊樂歌》:“玉帛載升,棫樸斯燎。”一說即白蕤。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一:“今 關中 有白蕤,棫樸也,芃芃叢生,民多採作薪。”

2.《詩·大雅》中的篇名。該篇詩序稱是詠“ 文王 能官人也”,故多以喻賢材眾多。《詩·大雅·棫樸》:“芃芃域朴,薪之槱之。” 毛 傳:“山木茂盛,萬民得而薪之;賢人眾多,國家得用蕃興。”《梁書·裴子野傳》:“伏惟皇家淳耀,多士盈庭,官人邁乎 有嬀 ,棫樸越於 姬氏 。” 嚴復 《救亡決論》:“棫樸叢生,人文盛極。”

祁順名句,試院中讀黃魯直和冕仲考進士之作依韻賦之名句

詩詞推薦

身逢明盛時,大雅歌棫樸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