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轍的《次韻子瞻留別三首》
全文:
公來十日坐東軒,手自披雲出朝日。
山川滿目竟何有,波浪翻天同一濕。
諸門迭出驚異狀,間道懷歸終舊壁。
此行十里隔江河,何人更問維摩疾。
野人性似修行僧,長願幽居近林麓。
南遷無計脫簪組,西歸誰為栽松竹。
頭上白雲即飛蓋,耳畔清泉當鳴玉。
洛川猶是冠蓋林,更願高飛逐黃鵠。
東西南北無住身,羯末封胡四男子。
彫鎪不遣治章句,爛熳先令飽文字。
疏慵嗟我厲之人,生子夜中惟恐似。
傳家粗足不願余,同駕柴車還我里。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滿目
充滿視野
琳琅滿目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金*瓶*梅》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波浪
由風與水之間摩擦引起的水面不平狀
翻天
(1).形容勢盛。 宋 蘇軾 《和王晉卿送梅花》:“此間風物君未識,花浪翻天雪相激。” 宋 范成大 《游仰山謁小釋迦塔訪孚惠二王遺蹟贈長老混融》詩:“祖師抱膝坐古塔,大禪海浪翻天來。”
(2).形容吵鬧得很厲害。如:他們吵個不停,簡直要鬧翻天了。
(3).比喻造*反。如:有強大的人民民主專政,極少數敵人休想翻天。
同一
(1) 相同;同樣
同一實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結束在同一的命運里
(2) 一致
蘇轍名句,次韻子瞻留別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