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辭備物,肅肅振振

楊億景德朝日三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億的《景德朝日三首》

全文:
陽德之母,閏御寅實。
得天久照,首茲三辰。
正辭備物,肅肅振振
淪精降監,克享明福。

楊億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楊億正辭備物,肅肅振振書法作品欣賞
正辭備物,肅肅振振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正辭

(1).端正言辭。《易·繫辭下》:“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漢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節礪行,直道正辭。貞固足以幹事,隱括足以矯時。”《明史·左良玉傳》:“ 良玉 疾已劇,至 九江 ,邀總督 袁 繼鹹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雲自皇太子,劫諸將盟, 繼鹹 正辭拒之。”

(2).正式文辭。《孔叢子·公儀》:“ 子思 曰:‘臣所記臣祖之言,或親聞之者,有聞之於人者,雖非其正辭,然猶不失其意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郊祀必洞於禮,戎事必練於兵,田穀先曉於農,斷訟務精於律。然後標以顯義,約以正辭。”

(3).正直、嚴正的言辭。《鶡冠子·能天》:“聖人知其所極,正辭者惠物者也。” 陸佃 註:“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謂之正辭。”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頃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見賞,恆被謗訕之誅。遂使羣下結口,莫圖正辭。”

備物

(1).備辦各種器物。《易·繫辭上》:“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孔穎達 疏:“謂備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為天下之利。”《國語·楚語下》:“夫神以精明臨民者也,故求備物,不求豐大。”《後漢書·隗囂傳》:“雖未備物,神明其舍諸。”

(2).指儀衛、祭祀等所用的器物。《左傳·定公四年》:“備物典策,官司彝器。”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云:“當謂國君威儀之物,若今繖扇之屬。”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下》“備物典策”:“備物即服物也。經傳多言服物……‘服’與‘備’古字通。”《文選·乾寶<晉紀總論>》:“始當非常之禮,終受備物之錫。” 張銑 註:“備物,謂祭器之物。”《梁書·皇后傳·高祖丁貴嬪》:“遺備物乎營寢,掩重閽於窒息。”《資治通鑑·晉成帝鹹康七年》:“備物典策,皆從殊禮。” 胡三省 註:“余謂車輅、旂章、弓矢、斧鉞,皆可以言備物。”

肅肅

(1).恭敬貌。《詩·大雅·思齊》:“雝雝在宮,肅肅在廟。” 毛 傳:“肅肅,敬也。” 漢 揚雄 《河東賦》:“穆穆肅肅,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頌》:“齋於祠宮,盛服儼恪,肅肅於動,慄慄於言,上帝在茲,敢有弗虔。”

(2).嚴正貌。《詩·小雅·黍苗》:“肅肅 謝 功, 召伯 營之。” 鄭玄 箋:“肅肅,嚴正之貌。” 漢 班固 《十八侯銘·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肅肅御史,以武以文,相 趙 距 呂 ,志安君身。”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 貞觀 之末,有 昭慶 大*法師,魁岸堂堂,威儀肅肅。” 清 龔自珍 《題鷺津上人書冊》詩:“氣莊志定欬肅肅,筆沖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詩·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傳:“肅肅,疾貌。” 漢 秦嘉 《留郡贈婦》詩之三:“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 唐 杜甫 《喜晴》詩:“出廓眺西郊,肅肅春增華。” 趙朴初 《南京訪梅園新村》詩:“晨征肅肅訪 梅園 ,猶有梅花著意妍。”

(4).形容網目細密。《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馬瑞辰 通釋:“肅肅,蓋縮縮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縮。’兔罝本結繩為之,言其結繩之狀,則為縮縮。” 聞一多 《古典新義·詩經新義五》:“肅當讀為縮,縮猶密也……《詩》‘肅肅’,即‘縮縮’、‘數數’,網目細密之貌也。”

(5).陰沉;蕭瑟;清冷。《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 晉 潘岳 《寡婦賦》:“墓門兮肅肅,脩隴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詩:“肅肅月浸樹,滿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詩之二:“肅肅空明氣,時與諸天遇。”

(6).清幽;靜謐。 漢 張衡 《思玄賦》:“出 紫宮 之肅肅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聖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制》:“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 宋 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夫人閣》之二:“肅肅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聲詞。鳥羽、蟲翅的振動聲。《詩·小雅·鴻雁》:“鴻鴈于飛,肅肅其羽。” 毛 傳:“肅肅,羽聲也。” 南朝 宋 謝惠連 《搗衣》詩:“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 唐 暢當 《自平陽館赴郡》詩:“溶溶山霧披,肅肅沙鷺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二》:“鳶肅肅展翼,似鶼鶼之鳥,比翼而飛。”

(8).象聲詞。風聲。《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漯水》:“南崖下有風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測,而穴中肅肅,常有微風。” 宋 蘇軾 《壽星院寒碧軒》詩:“清風肅肅搖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圍。” 清 孫枝蔚 《烏夜啼》詩:“北風肅肅雁不至,殘燈欲滅還復燃。”

(9).象聲詞。泛指其它聲音。 唐 杜甫 《春遠》詩:“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明 徐禎卿 《雜謠》:“狗觫觫,雞鳴飛上屋,風吹門前草肅肅。” 清 梁廷枏 《夷氛聞記》:“火箭巨彈,自下上者,肅肅過耳畔, 芳 談笑自若。”

振振

(1).眾多貌;盛貌。《詩·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馬瑞辰 通釋:“振振,盛也。振振與下章繩繩、蟄蟄皆為眾盛,故《序》但以子孫眾多統之……《傳》訓為仁厚失之。” 陸德明 釋文:“振音真。”《後漢書·章帝八王傳贊》:“振振子孫,或秀或苗。” 唐 歐陽詹 《曲江池記》:“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賞乎勝趣。” 明 宋濂 《題張如心初修譜敘後》:“積久愈昌,數世之後,將振振繩繩,懸龜繫魚,秉鈞當軸。” 清 惲敬 《贈光祿大夫陳公神道碑銘》:“自古高望華閥,品升於朝,門地著於天下,振振繩繩。”

(2).信實仁厚貌。《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毛 傳:“振振,信厚也。” 陸德明 釋文:“振音真。”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振振 薛公 ,惟德之造。” 明 張居正 《應制題百子圖》:“應知皇澤遠,麟趾自振振。”

(3).群飛貌。《詩·魯頌·有駜》:“振振鷺,鷺於下。” 毛 傳:“振振,羣飛貌。” 宋 葉適 《葉君宗儒墓志銘》:“鴻冥冥, 芙蓉 之上;鷺振振, 黃塘 之下。”

(4).驕矜貌。《公羊傳·僖公九年》:“ 葵丘 之會, 桓公 震而矜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何休 註:“亢陽之貌。”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振振》:“《公羊》 葵丘 之會, 桓公 振振然。振振,矜誇也。”

(5).戰慄。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太陽病中》:“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意林》引《太公金匱》:“ 堯 居民上,振振如臨深淵; 舜 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 唐 李鹹用 《春*宮詞》:“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轉憂生民。”

楊億名句,景德朝日三首名句

詩詞推薦

正辭備物,肅肅振振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