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叔明五古原韻

作者:方仁淵 朝代:清代

再和叔明五古原韻原文

放舟出西城,言游雲棲寺。

主賓四五人,歡笑若同氣。

連山秋稼香,一碧了無際。

繫舟上丹梯,恍若出塵世。

材岸柳風柔,石徑松陰細。

古寺晚霞明,澄潭滴空翠。

洞欹石瓮裂,泉香茶鐺沸。

細啜小團月,猶憶惠山味。

修竹逼危崖,上無容足地。

徘徊轉北山,忽逢痴徑至。

谷暖山花明,秋老木葉薙。

小洞媚清泉,老洞盤薜荔。

歷落丹碧祠,創自柳下季。

歸舟夜色昏,日落山容閉。

回首溯前游,如夢已不記。

詩詞問答

問:再和叔明五古原韻的作者是誰?答:方仁淵
問:再和叔明五古原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放舟

開船;行船。 宋 梅堯臣 《鬼火賦》:“放舟於 潁水 之上,夜憩於 項城 之野。” 清 惲敬 《與姚秋農書》:“往歲十月,自 滕王閣 放舟東下,十一月三日抵家。” 蘇曼殊 《與劉三書》:“ 杏南 兄放舟在何日,晤時,乞為我道念。”

游雲

浮雲。 晉 成公綏 《嘯賦》:“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花城》1981年第5期:“這時,歌聲卻漸漸地弱了下去,像一絲游雲,在浩渺的夜空中盤旋、繚繞。”《花城》1981年第6期:“幾朵夢幻一樣飄忽的游雲,沉思著走向遙遠的天地之郊。”

浮動的雲。 晉 成公綏 《嘯賦》:“飄遊雲於泰清,集長風乎萬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時人目 王右軍 飄如游雲,矯若驚龍。” 清 嚴啟煜 《留別吳門諸子》詩之一:“游雲變滅元無定,盤谷寬閒實見招。”

主賓

(1).猶主次。 晉 葛洪 《抱朴子·辭義》:“故八音形器異而鐘律同,黼黻文物殊而五色均,徒閒澀有主賓,妍蚩有步驟。”

(2).主人和賓客。 宋 洪咨夔 《滿江紅·老人游東山追和俞貳卿詞謹用韻》詞:“把酒西風,渾莫問,主賓誰惡。”《鏡花緣》第八三回:“雞黍殷勤款洽,主賓情意堪嘉。”

(3).正賓。 宋 王禹偁 《射宮選士賦》:“其中也得為主賓,其爭也是謂君子。”

歡笑

因歡樂而產生笑聲

歡笑的人群

同氣

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此指同胞兄弟

寬其同氣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傳》

連山

(1).古《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賈公彥 疏:“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於山,故名《易》為《連山》。” 唐 韓愈 《毛穎傳》:“﹝ 蒙恬 ﹞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連山》、《歸藏》,簡編並沒。”

(2).連綿的山嶺。 南朝 梁 吳均 《至湘洲望南嶽詩》:“重波淪且直,連山糾復紛。” 唐 王維 《終南山》詩:“ 太乙 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宋 蘇轍 《同王適賦雪》:“重樓復閤爛生光,絶澗連山漫不見。”

(3).滿山。 唐 盧綸 《春日臥病示趙季黃》詩:“黃埃滿市圖書賤,黑霧連山虎豹尊。” 清 王凱泰 《台灣雜詠》:“好竹連山覺筍香,馬蹄入市許先嘗。”

(4).見“ 連山眉 ”。

秋稼

秋季的莊稼。《後漢書·安帝紀》:“今年秋稼茂好,垂可收穫,而連雨未霽,懼必淹傷。” 唐 劉禹錫 《太和戊申歲大有年詔賜百僚出城觀秋稼》詩:“ 長安 銅雀鳴,秋稼與雲平。”《新唐書·五行志一》:“ 大曆 六年八月,連雨,害秋稼。”

無際

無邊

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繫舟

泊舟。 唐 杜甫 《洞房》詩:“繫舟今夜遠,清漏往時同。” 郭沫若 《漁翁吟》:“漁翁來賣魚,繫舟輪船下。”

丹梯

(1).紅色的台階。亦喻仕進之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躧步陵丹梯,並坐侍君子。” 黃節 註:“丹梯,丹墀也。” 唐 許渾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詩:“官滿定知歸未得,九重霄漢有丹梯。”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吳振西》之二:“中郎餘慶傳 羊 傅,暫阻丹梯莫愴然。”

(2).指高入雲霄的山峰。《文選·謝朓<敬亭山詩>》:“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李善 註:“丹梯,謂山也。” 唐 李白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詩:“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 王琦 注引 呂延濟 曰:“丹梯,謂山高峯入雲霞處。” 唐 歐陽詹 《送聞上人游嵩山》詩:“丹梯石磴君先去,為上青冥最上頭。”

(3).指尋仙訪道之路。 唐 宋之問 《發端州初入西江》詩:“ 金陵 有仙館,即事尋丹梯。”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詩:“鴻寶寧全秘,丹梯庶可凌。” 邵寶之 註:“丹梯,山上升仙之路。”《舊唐書·武宗紀》:“志欲矯步丹梯,求珠 赤水 。” 明 徐渭 《蠟屐》詩:“萬錢收錦檿,五嶽遍丹梯。”

恍若

(1).茫然。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岑順》:“使者復命, 順 忽然而寤,恍若自失。” 金 段成己 《醒心亭》詩:“翛然自得天游趣,恍若那知地境靈。”

(2).好像,仿佛。 唐 韓愈 《答李秀才書》:“ 元賓 之面容,恍若相接。” 宋 葉適 《醫工嘆重贈柳山人》詩:“一身盡異形質變,恍若土木徒人言。”《老殘遊記》第二回:“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 劉白羽 《火光照紅海洋》:“狂嘯的海風與澎湃的海濤從幾面襲來,使你恍若置身於海上懸崖。”

塵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間,現實世界

柳風

指春風。 唐 溫庭筠 《更漏子》詞之二:“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元 貢師泰 《遣懷》詩:“日入柳風息,月上花露多。” 元 郭鈺 《四時詞》之二:“美人調笑渡江去,半榻柳風棊不收。”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萬壽寺》:“柳風麥浪,滌盪襟懷,殊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致。”

石徑

亦作“ 石逕 ”。山間石路。 南朝 宋 鮑照 《出自薊北門行》:“鴈行緣石逕,魚貫度飛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徑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

松陰

亦作“ 松蔭 ”。松樹之陰。多指幽靜之地。 唐 李山甫 《方乾隱居》詩:“咬咬嘎嘎水禽聲,露洗松陰滿院清。” 宋 蘇軾 《病中游祖塔院》詩:“閉門野寺松陰轉,攲枕風軒客夢長。” 明 唐順之 《松關》詩:“月出照 松關 ,松蔭正滿地。”

晚霞

日落時出現的雲霞

空翠

(1).指綠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空翠難強名,漁釣易為曲。”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與岑參》:“滿陂空翠,淨無纖塵,鷗鳧散亂,管弦齊奏,四處都在唱歌。”

(2).指綠葉。 唐 孟浩然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暮春風雨》詞:“小樓昨夜東風到,吹落滿園空翠。”

(3).指青色的潮濕的霧氣。 唐 王維 《山中》詩:“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詞:“空翠濕征鞍,馬首千山。” 郁達夫 《題畫》詩之四:“貪坐溪亭晚未歸,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蒼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詩:“蒼茫生海色,渺漫連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峽詩》之二:“山深雲液積,盡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婦孺皆聰明。”

茶鐺

煎茶用的釜。 唐 吳融 《和睦州盧中丞題茅堂十韻》:“煙冷茶鐺靜,波香蘭舸飛。” 宋 陸游 《西齋雨後》詩:“香椀灰深微炷火,茶鐺聲細緩煎湯。” 清 陳維崧 《浣溪沙·春日同史雲臣遠公買舟山游小泊祝陵紀事》詞:“春水平如簟一般,茶鐺棋局委潺湲。好風吹去不須還。”

小團

宋 代作為貢品的精製茶葉。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團茶。 慶曆 中, 蔡君謨 為 福建路 轉運使,始造小片龍茶以進,其品絶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直金二兩。” 宋 蘇軾 《月兔茶》詩:“君不見鬭茶公子不忍鬭小團,上有雙銜綬帶雙飛鸞。”參見“ 小龍團 ”、“ 小鳳團 ”。

修竹

細長的竹子

茂林修竹

逼危

謂攻逼敵方險要之處。《尉繚子·攻權》:“卒聚將至,深入其地,錯絶其道,棲其大城大邑,使之登城逼危。”

容足

僅能立足,形容所處之地極狹小。《莊子·外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魏書·司馬衍傳》:“ 嶠 復喻 侃 曰:‘ 蘇峻 遂得志,四海雖廣,公寧有容足乎?’” 唐 劉商 《與於中丞》詩:“萬頃荒林不敢看,買山容足擬求安。” 明 王世貞 《即事書懷》詩:“我自安排容足處,裁詩先屬 太茅君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從前我只道 上海 的地方不好,據此看來,竟是天地雖寬,幾無容足之地了!” 郭希仁 《從戎紀略》:“司令部地本窄狹,辦公人員僅能容足,來者皆集於門外。”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詩·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唐 李白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詩:“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顏。”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東北。《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從。” 杜預 註:“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命駕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劉良 註:“謂登 北邙 望 晉 都。”

(3).山名。即 鐘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蘇 南京市 東。《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 呂向 題解:“ 鐘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彥倫 隱於此山,後應詔出為 海鹽縣 令。今欲卻過此山, 孔生 乃假山靈之意移之,使不許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有道寧徵 管 ,無才卻薦 嵇 。 北山 休誚讓, 東觀 豈攀躋。”

山花

(1).山間野花。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詩》:“水流平澗下,山花滿谷開。” 唐 杜甫 《早花》詩:“臘日 巴江 曲,山花已自開。” 金 趙秉文 《仿摩詰“獨坐幽篁里”》詩:“石上多古苔,山花間紅碧。” 陳毅 《棗園曲》:“喜四面山花無數, 延河 水伴秧歌唱,看詩詞大國推盟主。”

(2).植物名。 唐 段公路 《北戶錄·山花燕支》:“山花,叢生。 端州 山崦間多有之。其葉類藍。其花似蓼,抽穗長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開。土人採含苞者賣之,用為燕支粉,或持染絹帛,其紅不下藍花。”

木葉

樹葉。《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 洞庭 波兮木葉下。”《晉書·儒林傳·董景道》:“ 永平 中,知天下將亂,隱於 商洛山 ,衣木葉,食樹果。” 唐 駱賓王 《冒雨尋菊序》:“泛蘭英於戶牖,座接雞談;下木葉於中池,廚烹野雁。” 元 薩都剌 《芙蓉曲》:“鯉魚吹浪 江 波白,霜落 洞庭 飛木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水蠶》:“吾鄉山蠶食椒、椿、檞、柘諸木葉而成繭。” 徐遲 《“不過,好日子哪天有?”》一:“這自己的房子,處在一個山坡上,入夜以後,淹沒在墨綠的木葉中。”

清泉

清冽的泉水

薜荔

(1).植物名。又稱木蓮。常綠藤本,蔓生,葉橢圓形,花極小,隱於花托內。果實富膠汁,可制涼粉,有解暑作用。《楚辭·離騷》:“擥禾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蘂。” 王逸 註:“薜荔,香草也,緣木而生蘂實也。” 唐 宋之問 《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詩:“薜荔搖青氣,桄榔翳碧苔。”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木蓮》。

(2).梵語Preta的譯音。或譯為“薜荔多”。義為餓鬼。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九:“薜荔,蒲細,來計反,此譯言餓鬼也。”《雲笈七籤》卷十:“薜荔者,餓鬼名也。”

歷落

(1) 參差不齊;疏落

天上疏星曆落

(2) 儀態俊秀不俗

丹碧

(1).泛指塗飾在建築物或器物上的色彩。 宋 陸游 《桃源憶故人·應靈道中》詞:“丹碧未乾人去,高棟空留句。” 清 唐甄 《潛書·非文》:“昔京師有琢冰為人狗之形者,被以衣裳,綴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2).猶丹青。指繪畫。 清 王晫 《今世說·寵禮》:“﹝ 史鑑宗 ﹞心靈敏,多藝能,能詩善弈,工字學,兼精丹碧。”

柳下季

春秋 魯 柳下惠 的別稱。《國語·魯語上》:“ 文仲 聞 柳下季 之言,曰:‘信吾過也, 季子 之言不可不法也。’”《呂氏春秋·審己》:“ 齊 攻 魯 ,求岑鼎。 魯君 載他鼎以往, 齊侯 弗信而反之,為非。使人告 魯侯 曰:‘ 柳下季 以為是,請因受之。’”參見“ 柳下惠 ”。

歸舟

返航歸回的船隻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顒望:招頭凝望。)——宋·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夜色

夜晚的景色

夜色蒼茫

落山

指太陽下山。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子夜>和國貨年》:“明明還只是子夜,而居然以為天已經大亮了,甚至於太陽又要落山了。” 趙樹理 《套不住的手》:“ 陳秉正 老漢從吃過早飯起程,直走到太陽快落山才到。”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已不

見“ 已否 ”。

詩詞推薦

再和叔明五古原韻原文_再和叔明五古原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