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照乘珠》
全文:
昔者齊魏田於郊,魏問齊亦有寶否。
爾時威王實善對,正言告之曰無有。
梁王誇有徑寸珠,照車十二乘前後。
威王乃曰與王異,有臣四人境兮守。
諸侯皆來不為寇,道不拾遺盜避走。
是則可以照千里,梁王不懌自覺醜。
寶人寶物固不同,賢愚倍蓰奚待剖。
徑寸之珠世實無,況十枚焉騰妄口。
馬遷好奇每傳訛,韓詩別紀齊宣久。
參考注釋
諸侯
古時帝王所轄各小國的王侯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宋· 蘇洵《六國論》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道不拾遺
無人撿取路上失物。形容刑法嚴峻,無人敢犯法。也形容民風廉直,社會安寧
為長陵令,道不拾遺。——《漢書·何並傳》
避走
(1).因迴避而走開。《晏子春秋·外篇上一》:“ 晏子 避走,立乎門外。公令人糞灑改席,召 晏子 ,衣冠以迎。”
(2).因避害而逃跑。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七:“婢驚怖返走,人狗亦隨婢後,至家庭中,舉家避走。”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二折:“ 智伯 攻圍甚急,某避走 晉陽 。” 清 趙紹祖 《宿田家書所見》詩:“老翁急避走,入門肆督促。”
乾隆名句,照乘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