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萬里的《送彭元忠司戶二首》
全文:
觸熱能相訪,言歸有底忙。
百開才半面,一別又三湘。
詩人江西社,心傳肘後方。
木天須此土,舟筆挍官黃。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半面
(1).《後漢書·應奉傳》“ 奉 少聰明”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 奉 年二十時,嘗詣 彭城 相 袁賀 , 賀 時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 奉 , 奉 即委去。後數十年於路見車匠,識而呼之。”後因用以稱瞥見一面。《北齊書·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 唐 錢起 《贈李十六》詩:“半面喜投分,數年欽盛名。”
(2).臉面的一半或部分。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西遊補》第六回:“﹝ 行者 ﹞不住的掩淚,單單露出半面,望著 項羽 ,似怨似怒。”
(3).古代遮面之具。 清 高士奇 《天祿識餘·金羅半面》:“ 元仁宗 宴羣臣於 長春殿 ,供事內臣進饌,有咳病,帝惡其不潔,命為疊金羅半面圍之,許露兩眼,下垂至胸,自是進饌者以此為例。”
(4).半邊,旁邊。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六章:“半面又閃出一個戴大*蓋*帽的, 胡 匪排長馬上也立正了。”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六章:“那 胡 匪兵讓他們站在半面,他往地上鋪麥草。”
三湘
(1). 湖南 湘鄉 、 湘潭 、 湘陰 (或 湘源 ),合稱 三湘 。見《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詩文中的 三湘 ,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區。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昔放 三湘 去,今還萬死餘。” 清 吳偉業 《送聖符弟之任蘄水丞》詩之四:“廿載流移復, 三湘 轉運長。”
(2).指 沅湘 、 瀟湘 、 資湘 。 晉 陶潛 《贈長沙公族祖》詩:“遙遙三 湘 ,滔滔九江。” 陶澍 集註:“ 湘水 發源會 瀟水 ,謂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 ,會 資江 謂之 資湘 ;又北與 沅水 會於湖中,謂之 沅湘 。” 明 徐楨卿 《送盛斯徵赴長沙》詩:“蠻中瘴遠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3).指 湖南 。 陳毅 《嶽麓山頂眺望》詩:“ 嶽麓山 頭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風神。”
楊萬里名句,送彭元忠司戶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