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其名,鬼神驚,惟有群仙側耳聽

陳亮謫仙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亮的《謫仙歌》

全文:
李白字太白,清風肺腑明月魄。
揚鞭獨步止一人,我誦太白手屢拍。
嘗聞太白長庚星,夜半星在天上明。
仰天高聲叫李白,星邊不見白應聲。
又疑白星是酒星,銀河釀酒天上傾。
奈無兩翅飛見白,王母池邊任解酲。
欲游金陵自採石,玩月乘舟歸赤壁。
欲上箕山首陽巔,看白餐雪水底眠紫煙。
又不知在何處漱瑤泉、酌霞杯。
悵望不見騎鶴來,白也如今安在載,我生恨不與同時,死猶喜得見其詩。
豈特文章惟足法,凜凜氣節安可移。
金鑾殿上一篇頌,沉香亭里行樂詞。
此特太白細事耳,他人所知吾亦知。
脫靴奴使高力士,辭官妾視楊貴妃。
此真太白大節處,他人不知吾亦知。
歌其什,鬼神泣,解使青冢枯骨立。
呼其名,鬼神驚,惟有群仙側耳聽
我今去取崑山玉,將白儀形好雕琢。
四方上下常相隨,江東渭北休興思。
會須乞我乾坤造化兒,使我筆下光焰萬丈長虹飛。

陳亮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陳亮呼其名,鬼神驚,惟有群仙側耳聽書法作品欣賞
呼其名,鬼神驚,惟有群仙側耳聽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與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惟有

只有

我們都很高興,惟有他沉著臉

側耳

認真傾聽的樣子

側耳而聽

陳亮名句,謫仙歌名句

詩詞推薦

呼其名,鬼神驚,惟有群仙側耳聽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