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不再傳,蘇黃才一見

姜特立贈曾少卿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姜特立的《贈曾少卿》

全文:
我誦茶山詩,不識茶山面。
今朝逢嫡孫,論詩得關鍵。
李杜不再傳,蘇黃才一見
茶山子有孫,夜光同一串。
故家妙人物,筆底波瀾健。
何當直兩鋒,看取空中箭。

姜特立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姜特立李杜不再傳,蘇黃才一見書法作品欣賞
李杜不再傳,蘇黃才一見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李杜

(1). 東漢 李固 、 杜喬 的並稱。《後漢書·李杜傳贊》:“ 李 杜 司職,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東漢 李膺 、 杜密 的並稱。《後漢書·黨錮傳·杜密》:“黨事既起,免歸本郡,與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時人亦稱 李 杜 焉。”

(3). 東漢 李雲 、 杜眾 的並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四李社》:“ 弘農 五官掾 杜眾 ,傷 雲 以忠諫獲罪,上書願與 雲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獄中。其後 襄楷 上言,亦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 李雲 、 杜眾 以直通受誅,此又一 李 杜 矣。”

(4). 東晉 杜預 與 北魏 李沖 的並稱。《魏書·王肅傳》:“詔曰:‘……故 杜預 之歿,窆於 首陽 ;司空 李沖 ,覆舟是託。顧瞻斯所,誠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揚州 刺史 肅 誠義結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願終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魏書》 李沖 、 杜預 ,忠義相結,亦稱 李 杜 。”

(5). 唐 李白 與 杜甫 的並稱。 唐 韓愈 《調張籍》詩:“ 李 杜 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新唐書·文藝傳上·杜甫》:“ 甫 曠放不自儉,好論天下事,高而不功。少與 李白 齊名,時號‘ 李 杜 ’”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下》:“ 李 杜 二公,誠為勁敵。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麗。” 清 費錫璜 《<友鷗堂集>序》:“ 叔威 詩雖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蘇 、 陸 間,則並驅爭先。”

(6).初 唐 詩人 杜審言 與 李嶠 ,晚 唐 詩人 李商隱 與 杜牧 亦並稱“李杜”。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下》:“ 杜審言 、 李嶠 結友前朝, 李商隱 、 杜牧 之齊名晚季,鹹稱 李 杜 。”

(7). 宋 李韶 與 杜范 的並稱。《宋史·李韶傳》:“當是時,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稱為‘ 李 杜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與 杜范 皆廉直,中外謂 李 杜 。”

不再

(1)

放棄;停止進行

不再反對…協定

(2)

結束;停止;終止;放棄

我決定不再想你

蘇黃

宋 代文學家 蘇軾 、 黃庭堅 的並稱。《宋史·文苑傳六·黃庭堅》:“ 庭堅 於文章尤長於詩, 蜀 、 江西 君子以 庭堅 配 軾 ,故稱 蘇 黃 。” 元 馬定國 《四月十日遇周永昌》詩之二:“世無 蘇 黃 六七子,天斷文章三十年。” 清 趙翼 《余簡稚存詩答嫌百年太少再簡奉酬》詩:“ 宋 亦有 蘇 黃 ,旗鼓相周旋。”

姜特立名句,贈曾少卿名句

詩詞推薦

李杜不再傳,蘇黃才一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