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答中道小疾見寄》
全文:
嵇康性彌嬾,曾不廢養生。
子姑當妙年,何乃勞其精。
老聃有至論,身孰親於名。
詩本道情性,不須大厥聲。
方聞理平淡,昏曉在淵明。
寢欲來於夢,食慾來於羹。
淵明儻有靈,為子氣不平。
其人實傲佚,不喜子纏縈。
吾今敢告子,幸願少適情。
時能與子飲,莫惜倒缾罌。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方聞
(1).博洽多聞。《漢書·武帝紀》:“今禮崩樂壞,朕甚閔焉。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鹹薦諸朝。” 劉壎 《隱居通議·雜錄》引 宋 鹹淳 六年二月一日詔書:“今天下方聞之士,素所藴抱,有志當世。” 康有為 《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其博學方聞之士,文章爾雅,援引今故,間徵子緯,旁及異域,則以為犯功令而黜落之。”
(2).指博洽多聞之士。 黃人 《<清文匯>序》:“雖網羅未廣,疏漏正多,尚有俟海內方聞,俛為增益。”
(3).見“ 方聞科 ”。
平淡
(1) 人的品性渾厚淡泊
性貴平淡
(2) 平常;沒有曲折
平淡無奇
(3) 特指詩文、書畫風格自然而不加雕琢
主題愈是富於詩意,表現得愈平淡或者至少是愈簡略
昏曉
(1).猶晨昏,早晚。《晉書·文苑傳·曹毗》:“故大人達觀,任化昏曉,出不極勞,處不 巢 皓。”《南齊書·東昏侯紀》:“干戈鼓譟,昏曉靡息。”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聽採民訟,昏曉必通,召引軒櫺,躬親辨決。”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京師街衢置鼓於小樓之上,以警昏曉。”
(2).明和暗。指晝和夜。 唐 杜甫 《望岳》詩:“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仇兆鰲 注引 徐增 曰:“山後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 清 陳維崧 《賀新郎·登龍池絕頂憑虛閣》詞:“澒洞荒寒非世境,昏曉陰陽盪割,更古木冷煙轇轕。”
(3).旦夕間,很短的時間。 宋 蘇軾 《與客游道場何山得鳥字》詩:“作詩記餘歡,萬古一昏曉。”
淵明
深遠明達。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劉後主志》:“非淵明弘鑒,則中興之業,何容易哉?”
梅堯臣名句,答中道小疾見寄名句
名句推薦
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