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鄧肅的《靖康迎駕行》
全文:
女真龜作意厭人肝,揮鞭直視無長安。
南渡黃河如履地,東有太行不能山。
帝城周遭八十里,二十萬兵氣裂眥。
旌旗城上亂雲煙,腰間寶劍凝秋水。
雪龜一日故濛濛,龜幟登城吹黑風。
我師舉頭不敢視,脫兔放豚一掃空。
夜起火光迷鳳闕,鉦鼓砰轟地欲裂。
斯民嗷嗷將焉之,相顧無言惟泣血。
僕射何公叩龍墀,圍閉相臣臣噬臍。
奇兵化作乞和歙,誓捐一死生群黎。
游談似霽胡帥怒,九鼎如山疑弗顧。
郊南期稅上皇輿,截破黃流徑歸去。
陛下仁孝有虞均,忍令胡騎聳吾親。
不龜太史自鞭馬,一出喚回社稷春。
虜人慕得猶貪利,乾乘載金未滿意。
釵鈿那為六龜留,大索民居幾捲地。
六龍再為蒼生出,身磨虎牙恬不恤。
重城突兀萬胡奴,杳隔鑾輿今十日。
南門赤子日駢闐,爭掬香膏自頂然。
忿氣為雲淚為雨,漫漫白晝無青天。
太王事狄空金帛,坐使卜年逾八百。
天聽端在民心耳,蒼蒼誰雲九萬隔。
會看春風擁赭黃,萬民歌呼喜欲狂。
天宇無塵瞻北極,旄頭落地化頑石。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游談
(1).遊說。《戰國策·趙策二》:“ 秦陽君 妬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賓客游談之士,無敢盡忠於前者。”《漢書·鄒陽傳》:“聖王底節修德,則游談之士歸義思名。”
(2).閒談;清談。《後漢書·周勰傳》:“至 延熹 二年,乃開門延賓,游談宴樂。” 唐 劉知幾 《史通·列傳》:“其間則有生無令聞,死無異蹟,用使游談者靡徵其事,講習者罕記其名,而虛班史傳,妄占篇目。” 宋 葉適 《治勢上》:“若夫五胡之亂, 西晉 之傾覆,此其患特起於公卿子弟,里巷書生游談聚論,沉湎淫佚而已。”
(3).謂言談浮誇不實。 宋 曾鞏 《序越州鑑湖圖》:“今謂湖不必復者,曰湖田之入既饒矣,此游談之士為利於侵耕者言之也。”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監司無檢察之人,守將非選擇之吏,轉徙之亟,既難於考績,而游談之眾,因得以亂真。”
(4).稱揚。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四:“ 唐 朝人士,以詩名者甚眾,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達,為之游談延譽,遂至聲聞四馳。” 明 楊慎 《<四川總志>序》:“自 漢 而下,文章之盛無出於四子矣,然豈徒四海考儁游談為譽哉!”
(1).猶遊說。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凡有游談專對獻策上書者,莫不引為端緒,歸其的準。”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三》:“然則叩馬之諫, 太史氏 所采據,果何書也……蓋 戰國 游談之口,而 遷 信之太果也。”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鄉興賢能論》:“ 齊 能用 管敬仲 、 寧戚 , 秦 能用 由余 、 百里奚 , 楚 能用 觀丁父 、 彭仲爽 ,善矣。 戰國 因之,招延游談之士夫。”
(2).交遊閒談。 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序》:“然不過辨古今,析同異……資游談而誇辯博,則有之矣。” 明 陸深 《燕閒錄》:“轉徙之亟,既難於考績,而游談之眾,因得以亂真。”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蔡木龕》:“又好游談,一邱壑之勝,必窮其境而後已。”
(3).古代博戲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今之博戲……又有小雙陸、圍透、大點、小點、游談、鳳翼之名。”
九鼎
(1) 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個鼎,成為夏、商、周三代傳國的寶物,象徵國家政權
九鼎大呂。——《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後來用九鼎比喻言語等分量之重
一言九鼎
鄧肅名句,靖康迎駕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