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元稹的《奉和權相公行次臨闕驛逢鄭僕射相公歸…贈詩十四韻》
全文:
帝下赤霄符,搜求造化爐。
中台歸內座,太一直南都。
黃霸乘軺入,王尊叱馭趨。
萬人東道送,六纛北風驅。
棧閣才傾蓋,關門已合繻。
貫魚行邐迤,交馬語踟躕。
去速熊羆兆,來馳虎豹夫。
昔憐三易地,今訝兩分途。
別路環山雪,離章運寸珠。
鋒鋩斷犀兕,波浪沒蓬壺。
區宇聲雖動,淮河孽未誅。
將軍遙策畫,師氏密訏謨。
漢上壇仍築,褒西陣再圖。
公方先二虜,何暇進愚儒。
參考注釋
鋒鋩
見“ 鋒芒 ”。
犀兕
(1).犀牛和兕。《左傳·宣公二年》:“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列子·仲尼》:“吾之力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 晉 左思 《吳都賦》:“烏菟之族,犀兕之黨。” 清 唐孫華 《進呈御覽詩一百韻》:“犀兕齊山積,牛羊遍谷橫。”
(2).指犀兕的皮。《荀子·議兵》:“ 楚 人鮫革犀兕以為甲,堅如金石。” 晉 葛洪 《抱朴子·用刑》:“摜犀兕之甲,以涉不測之淵。”
(3).指以犀兕皮製的甲或盾。《商君書·弱民》:“脇蛟犀兕,堅若金石。” 朱師轍 解詁:“脅,兩旁也。蛟,借為‘鮫’。言 楚 兵披鮫魚犀兕之甲,堅若金石。”
波浪
由風與水之間摩擦引起的水面不平狀
蓬壺
即 蓬萊 。古代傳說中的海中仙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三 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形如壺器。” 唐 沉亞之 《題海榴樹呈八叔大人》詩:“曾在 蓬壺 伴眾仙,文章枝葉五雲邊。” 清 李漁 《玉搔頭·微行》:“假俺幾日兒塵世逍遙,再來受 蓬壺 約。”
元稹名句,奉和權相公行次臨闕驛逢鄭僕射相公歸…贈詩十四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