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雁山凡有兩,不識為溫抑為台

乾隆再題趙宗漢雁山敘別圖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再題趙宗漢雁山敘別圖》

全文:
浙中雁山凡有兩,不識為溫抑為台
圖署使粵時所作,知胥路便徑由皆。
子卿獻甫舊館契,登第謝歸自逸材。
出紙索畫篤友摯,細思入妙窮安排。
山重水複互吞吐,元氣磅礴無津涯。
蓮池松徑置妥帖,飛梁奔瀑騰喧豗。
南宮見賞豈俗調,爾時八幅宣和才。
片羽胡為無翼致,一欣始遇一愧哉。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雁山

亦作“鴈山”。1.即 雁門山 。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 遼水 無極, 雁山 參雲。”一本作“鴈山”。 唐 陳子昂 《送魏大從軍》詩:“ 雁山 橫 代 北, 狐塞 接 雲中 。” 唐 楊憑 《邊塞行》:“細叢 榆塞 迥,高點 雁山 晴。”參見“ 雁門 ”。

(2).即 雁盪山 。 宋 陸游 《菖蒲》詩:“ 雁山 菖蒲 崑山 石, 陳叟 持來慰幽寂。” 錢仲聯 校注引《嘉泰會稽志》:“今 會稽 有一種,葉有脊如劍,謂之 雁盪 菖蒲。”參見“ 雁盪山 ”。

凡有

所有;一切。 魯迅 《墳·人之歷史》:“凡在地球之上,無間有生無生,決無差別,空間凡有,悉歸於一。” 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二》:“還有部《蜀龜鑑》,都是講 張獻忠 禍 蜀 的書,其實是不但 四川 人,而是凡有 中國 人都該翻一下的著作。”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乾隆名句,再題趙宗漢雁山敘別圖名句

詩詞推薦

浙中雁山凡有兩,不識為溫抑為台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