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書屋四事四聲詩·其二·模帖(平上聲)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臨池懷前賢,撫古允我喜。

雖常希顏筋,那有省可髓。

孜孜勤懸針,草草哂累紙。

佳言思公權,引以輔善理。

詩詞問答

問:《長春書屋四事四聲詩·其二·模帖(平上聲)》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二

2. 平上聲

參考注釋

臨池

《晉書·衛恆傳》:“ 漢 興而有草書…… 弘農 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後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宋 蘇軾 《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名臣通畫學》:“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鮮有以畫名者。”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夫人善臨池,代公作行草,幾奪真。” 呂叔湘 《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書法一項,確是一種藝術。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才會有成就的。”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日記抄得很工整,字型遒勁,也可作臨池之用。”

前賢

前代的賢人或名人。 晉 陸機 《豪士賦》:“巍巍之盛,仰邈前賢。洋洋之風,俯冠來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 單豹 養於內而喪外, 張毅 養於外而喪內,前賢所戒也。”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一:“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清 龔自珍 《歌哭》詩:“西鄰弔罷東鄰賀,歌哭前賢較有情。” 郁達夫 《離亂雜詩》之十一:“長歌正氣重來讀,我比前賢路已寬。”

撫古

仿效古人、古書。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二篇:“然書中事跡,亦頗有從 唐 人傳奇轉化而出者(如《鳳陽士人》、《續黃粱》等),此不自白,殆撫古而又諱之也。”

希顏

(1).仰慕 顏淵 。希,仰望; 顏 , 顏淵 。《晉書·虞溥傳》:“夫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希 顏 之徒,亦 顏 之倫也。”按,希, 漢 揚雄 《法言·學行》作“睎”。

(2). 顏淵 為 孔子 最賢能的弟子。後以“希顏”泛指仰慕賢者。《隋書·隱逸傳·崔頤》:“本無意於希 顏 ,豈有心於慕 藺 。” 宋 朱熹 《教思堂作示諸同志》詩:“詠歸同與 點 ,坐忘庶希 顏 。”

(3).窺察他人顏色。《北齊書·陳元康傳》:“ 元康 便辟善事人,希顏候意,多有進舉。”

省可

謂批閱定奪。《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季龍 荒游廢政,多所營繕,使 邃 ( 石邃 )省可尚書奏事,選牧守,祀郊廟;惟征伐刑斷乃親覽之。”

休得要。 宋 蘇軾 《臨江仙·贈王友道》詞:“省可清言揮玉麈,真須保器全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我孩兒安心,省可煩惱。”《 * 詞話》第七六回:“你不往那屋裡去,往誰屋裡去。那前頭媳婦子跟前,也省可去惹的他。” 清 洪昇 《長生殿·絮閣》:“告娘娘省可閒煩惱。”參見“ 省可里 ”。

孜孜

(1).勤勉;不懈怠。《書·益稷》:“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孔穎達 疏:“孜孜者,勉功不怠之意。”《史記·滑稽列傳》:“苟能修身,何患不榮! 太公 躬行仁義七十二年,逢 文王 ,得行其説,封於 齊 ,七百歲而不絶。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學行道,不敢止也。” 唐 李德裕 《奏銀妝具狀》:“臣有生多幸,獲遇昌期,受寄名藩,每憂曠職,孜孜夙夜,上報國恩。” 宋 蘇軾 《御試製科策》:“雞鳴而起曰:‘吾今日為某事,用某人。’他日又曰:‘吾所為某事,其果濟矣乎?所用某人,其人果才矣乎?’如是孜孜焉,不違於心。” 金 王若虛 《揚子<法言>微旨序》:“嗚呼,公一代巨儒,德業文章皆可師法,自少年名滿四海間,平生著述殆不可勝紀,而晚年益勤心醉乎義理之學,六經百子莫不討論,迄今孜孜筆不停綴。” 明 方孝孺 《守素齋記》:“古之聖賢所以孜孜若不及者,以德不素具、才不素習則不足以佐天地之遺闕,開萬世之治平,是以劬躬殫智而不敢自逸。” 梁啓超 《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之學說》:“故孜孜焉各競其職,莫敢或怠。”

(2).猶言專心一意。《周書·柳虯傳》:“衣不過適體,食不過充飢。孜孜營求,徒勞思慮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李敬》:“當今北面官人,入則內貴,出則使臣,到所在打風打雨,爾何不從之,而孜孜事一箇窮措大,有何長進耳!” 明 徐霖 《繡襦記·歌郎競技》:“孜孜為利清早起,又有不成人的先入市。”《明史·呂坤傳》:“臣觀陛下昔時勵精為治,今當春秋鼎盛,曾無夙夜憂勤之意,惟孜孜以患貧為事。”

(3).急切;懇切;一再。《新唐書·循吏傳序》:“至宰相名臣,莫不孜孜言長人不可輕授亟易。是以授受之間,雖不能皆善,而所得十五。” 宋 蘇軾 《再論積欠六事四事札子》:“若陛下初無此心,則臣亦不敢必望此政,屢言而屢不聽,亦可以止矣,然臣猶孜孜強聒不已者,蓋由陛下實有此心,而為臣子所格沮也。” 清 劉大櫆 《烏程閔君墓志銘》:“家貧以授徒為生,勸飭孜孜,無殊子息。”

(4).不停歇貌。 元 湯式 《一枝花·贈人》曲:“得志之秋,文共武皆窮究,正青春正黑頭, 孫 吳 略切切於心, 齊 魯 論孜孜在口。”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前家兒招了個後堯婆,小媳婦近日成親,大渾家新來亡過,題名兒駡了孜孜的唾,駡那無正事頽唆,則待折損殺業種活撮。”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寧》:“入告 吳 言,女略無駭意,又弔其無家,亦殊無悲意,孜孜憨笑而已。” 豐子愷 《緣緣堂隨筆·大賬簿》:“我眼看見火勢孜孜地蔓延過來,心中又忙著和個個字道別。”

(5).凝神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暢忒昏沉,忒慕古,忒猖狂。不問是誰,便待窩穰。説志誠,説衷腸;騁奸俏,騁浮浪。初喚做 鶯鶯 ,孜孜地覷來,卻是 紅娘 。” 元 關漢卿 《玉鏡台》第二折:“朝至暮不轉我這眼睛,孜孜覷定,端的寒忘熱,飢忘飽,凍忘冷。”《 * 詞話》第四一回:“我去那燈影兒下,孜孜的覷看。”

(6).和樂貌。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伊余懷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與汝樂之,乃陳好言,乃著新詩,一日不見,如何不思!”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 江陵 王元紹 、弟 孝英 、 子敏 兄弟三人特相友愛,所得甘旨新異,非共聚食必不先嘗,孜孜色貌,相見如不足者。” 元 柯丹邱 《荊釵記·閨念》:“ 長安 紅杏深,家山白雲隱,早祈歸省,孜孜翕翕,舉家歡慶。”

(7).美好貌。 宋 毛滂 《菩薩蠻·代贈》詞:“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頰,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 元 喬吉 《鬥鵪鶉·歌姬》套曲:“眉兒初月彎彎,鞋兒瘦玉慳慳,臉兒孜孜耐看,琵琶絃慢,青衫淚點才乾。”

(8).猶孑孑。孤單、獨自。 唐 歐陽詹 《暗室箴》:“孜孜碩人,冥冥暗室,罔縱爾神,罔輕爾質。” 宋 范仲淹 《與謝安定屯田書》:“自當觀羣賢,以經大運,無孜孜一夫,以隘其守焉。”

(9).形容詞結構中的迭音附加成分。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一折:“苦孜孜,淚絲絲,這場災禍從天至,把俺橫拖倒拽怎推辭!” 明 無心子 《金雀記·玩燈》:“喜孜孜攜手偕行,笑吟吟並偶成雙。”《白雪遺音·八角鼓·秋景蕭條》:“佳人聽完這四句,喜孜孜,把筆描,風花雪月道的好。”

懸針

(1).書法中稱豎畫的名詞之一。凡豎畫下端出鋒的,其鋒如針之懸,故稱“懸針”。《隋書·經籍志一》:“ 漢 時以六體教學童,有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鳥,並藁書、楷書、懸針、垂露、飛白等二十餘種之勢,皆出於上六書,因事生變也。” 宋 張表臣 《珊瑚鉤詩話》卷一:“有懸針者, 漢 曹喜 所作,象針鋒纖抽之勢,以書五經篇目,取貫穿經指之義。” 宋 姜夔 《續書譜·真》:“懸針者,筆欲極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繩。若垂而復縮,謂之垂露。”

(2).蝌蚪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四·蝌蚪》。

草草

馬虎;簡陋從事;不細緻或不全面;慌亂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他草草收拾了一下,背著包就往東站趕

累紙

接連許多張紙。多用於書信。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修書累紙,意寄殷勤。” 唐 韓愈 《答魏博士僕射書》:“忽奉累紙示問,辭意重迭,捧讀再三,但增慙悚。” 宋 曾鞏 《與王深甫書》:“與 深 父別四年矣,嚮往之心,固不可以書道,而比得 深甫 書,輒反復累紙示諭,相存之勤,相語之深,無不盡者。”

佳言

美言;良言。 三國 魏 阮侃 《答嵇康》詩之一:“隹言盈我身,援帶以自銘。”《晉書·胡毋輔之傳》:“ 彥國 吐佳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絶,誠為後進領袖也。” 唐 柳宗元 《飲酒》詩:“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

公權

(1).朝廷所賦之權。 唐 雍陶 《罷還邊將》詩:“白鬚虜將話邊事,自失公權怨語多。”

(2).指公法所賦予的權利,公民權。 孫中山 《大總統通令開放蛋戶惰民等許其一體享有公權私權事》:“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種人民,對於國家社會之一切權利公權……切許一體享有,毋稍歧異,以重人權,而彰公理。”

詩詞推薦

長春書屋四事四聲詩·其二·模帖(平上聲)原文_長春書屋四事四聲詩·其二·模帖(平上聲)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