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長亭路,行行驄馬嘶

李勝原題旌德三溪驛舍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勝原的《題旌德三溪驛舍》

全文:
十里長亭路,行行驄馬嘶
桑麻蔽平野,潦水漲前溪。
一曲晚蟬噪,數聲山鳥啼。
公行從此過,得興自吟題。

李勝原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十里長亭

古時於道路每隔十里設長亭,五里設短亭,供行旅停息。近城的十里長亭常為送別之處。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水毒 秦 涇 ,山高 趙 陘 ;十里五里,長亭短亭。” 倪璠 註:“《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宋 蘇軾 《送孔郎中赴陝郊》詩:“十里長亭聞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 張生 赴京,就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許晏 、 許普 謝恩辭朝,公卿俱出郭,到十里長亭,相餞而別。”《白雪遺音·馬頭調·古人名》:“ 崔鶯鶯 ,十里長亭把 張生 送。”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馬嘶

發出高而拖長的典型屬於馬的嘶鳴聲

李勝原名句,題旌德三溪驛舍名句

詩詞推薦

十里長亭路,行行驄馬嘶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