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達的《雜言·其九》
全文:
八政先食貨,裕民為國基。
農桑苟不給,禮義焉所施。
所以制民產,先王有恆規。
一夫或失所,慮患起細微。
鴻雁賦中澤,王風始雲衰。
相將念嗷嗷,流冗斯可悲。
參考注釋
農桑
1.亦作"農桒"。 2.農耕與蠶桑。 3.指農作物和桑樹。不給
1.供給不足;匱乏。《左傳·宣公十二年》:“子有軍事,獸人無乃不給於鮮,敢獻於從者。”《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舊唐書·李晟傳》:“欲以諸軍同神策,則財賦不給,無可奈何。”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癖嗜》:“後家不給,食饅頭,又食煨茄,俱成籮以充飢。”
2.猶言不暇,來不及。 宋 蘇軾 《始皇論》:“惴惴然朝不謀夕,憂死之不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徐波》:“松栝數株,撐風蔽日,元冬霜月,蕭蕭而下,雙童縛帚,掃除不給。齋廚爨煙,皆從此出。”
禮義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一套禮節儀式即為禮,合於這些的做法即為義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張達名句,雜言·其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