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釋妙聲的《樗軒》
全文:
彼樗實散木,三年踰十尋。
形質雖偃蹇,柯葉自蕭森。
物生各有適,小大在所任。
敢期當世用,聊致東溪陰。
清風樹下至,和我邱中琴。
群鳥亦萃止,懷人遺好音。
各遂天地性,庶當君子心。
培根在封植,種德務華深。
逍遙樂其下,永願辭朝簪。
參考注釋
形質
(1).肉體,軀殼。 唐 劉禹錫 《祭柳員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質爾。魂氣何託,聽余哀詞。” 宋 梅堯臣 《秀叔頭虱》詩:“翦除誠未難,所惡累形質。”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是為仁義禮智之根株,是為形質血氣之主宰。”《紅樓夢》第一一九回:“老太太見與不見,總是知道的,喜歡的。既能知道了,喜歡了,便是不見也和見了的一樣。只不過隔了形質,並非隔了神氣啊。”
(2).外形,外表。 唐 無名氏 《東陽夜怪錄》:“俄則沓沓然若數人聯步而至者…… 自虛 昏昏然,莫審其形質。”《宣和遺事》後集:“時帝年二十二歲,太上年三十六歲,形容枯黑,不復有貴人形質。”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鄧縣尹》:“ 鄧 不禁毛髮森豎,寧神審諦,則形質服色彷彿日間所相屍也。”
(3).才具,氣質。《晉書·劉曜載記》:“自以形質異眾,恐不容於世,隱跡 管涔山 ,以琴書為事。” 唐 康駢 《劇談錄·潘將軍失珠》:“僧謂 潘 曰:‘觀爾形質器度與眾賈不同。’”
(4).猶形制。《清史稿·聖祖紀三》:“御史 陳汝鹹 招撫海寇 陳尚義 入見,詢海上情勢及洋船形質。”參見“ 形制 ”。
(5).指形式。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顧此適宜之政治,究為何種政治乎?則惟民主義為其精神、代議制度為其形質之政治。”
偃蹇
(1) 高聳
(2) 驕橫;傲慢
懼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那些督撫貴人點了點頭,他就得意的了不得,從此就故作偃蹇之態去驕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3) 困頓;窘迫
叔寶道:“小弟當時偃蹇。——《隋唐演義》
(4) 形容委曲婉轉的樣子
柯葉
枝葉。 漢 班固 《幽通賦》:“形氣發於根柢兮,柯葉匯而靈茂。”《梁書·劉孝綽傳》:“且款冬而生,已凋柯葉,空延德澤,無謝陽春。” 唐 杜甫 《病柏》詩:“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樹柯葉森聳,隔屋數重可見。”
蕭森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蕭森。” 宋 司馬光 《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床》:“密葉蕭森翠幕紆,蹔來猶恨不長居。” 明 何景明 《懷化驛芭蕉》詩:“孟夏日初赫,蕭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2).草木凋零衰敗貌。 唐 張九齡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江城何寂歷,秋樹亦蕭森。” 宋 陸游 《秋思絕句》:“一片雲深更作陰,東軒草樹共蕭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國後園》詩之二:“天空遠水明秋岸,梧葉蕭森楓樹殘。” 魯迅 《無題》詩:“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
(3).陰森。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 巫峽 氣蕭森。” 寧調元 《游白雲歸感賦四律並柬同游諸子》:“夜氣蕭森十里堤,出門可有上天梯。” 徐遲 《入峽記》:“ 巫山 突然挺立兩側,何止十二峰。陽光被奪,氣象蕭森。”
釋妙聲名句,樗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