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永慕齋》
全文:
迤邐翠峰連,行宮俯碧川。
非因避暑辟,要為問安便。
陟降儀型在,侵尋歲月遷。
西瞻雲樹里,佳氣鎮蔥然。
參考注釋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儀型
同“ 儀刑 ”。1.做楷模,做典範。《元典章·禮部三·祭祀》:“已上係自古忠義直烈,儀型後世,讚揚風化者,故歷代載於祀典。” 清 曾國藩 《送唐先生南歸序》:“考乎其從游之徒,則踐規蹈矩,儀型鄉國。”
(2).楷模;典範。 宋 蘇軾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簡牘儀型在,兒童箋刻勞。今誰主文字,公合把旌旄。” 明 薛蕙 《送楊石齋》詩:“事業存鐘鼎,儀型照簡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故凡其意之所及,筆之所書,無不誠心佩服,奉為儀型。”
(3).儀容。 宋 蘇軾 《滕達道輓詞》之二:“骯髒儀型在,驚呼歲月遒。” 清 李長盛 《過史公墓》:“途過丞相墓,再拜想儀型。正氣經天地,孤忠貫日星。”
侵尋
亦作“ 侵潯 ”。漸進,漸次發展。《史記·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 泰山 矣。” 裴駰 集解引 晉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馬貞 索隱:“ 小顏 云:‘浸淫漸染之義。’蓋尋淫聲相近,假借用耳。”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嬐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 宋 葉適 《胡尚書奏議序》:“自古賢人君子,進常艱,退常易,富貴有節,無侵尋之求。” 明 歸有光 《乞致仕疏》:“見今病勢侵尋,不能前邁,伏乞聖恩,容臣休致。” 廖仲愷 《全民政治論譯本序》:“ 中華民國 成立八年,變亂侵尋,迄無寧歲,中間經改易國體者兩次,違憲解散國會者兩次。”參見“ 侵淫 ”。
歲月
年月日子;時間
歲月如流
然後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乾隆名句,題永慕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