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石寶的《春鴻曲》
全文:
春宵愛月登高台,舉首忽見賓鴻來。
平沙漸煖關塞闊,長空萬里心悠哉。
亦知陽生進君子,嗈嗈不似三秋哀。
揮弦振衣喜欲舞,九陌何人更桴鼓。
山川遙望雲滃然,定是今年好風雨。
五日一雨十日風,百穀盡麗陽和中。
陽和復陽和,東風動微波。
開蓮誇並蒂,實穎愛同禾。
野人還笑春鴻曲,不似武皇朱雁歌。
參考注釋
五日
(1).指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唐 馮贄 《雲仙雜記·靈運須》:「 中宗 時, 安樂公主 五日鬥百草。」 宋 姜夔 《訴衷情·端午宿合路》詞:「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淒涼心事,山雨打船篷。」
(2).謂任職不會長久。即將去職。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懷》詩:「兩衙決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詔問誰?」參見「 五日京兆 」。
一雨
(1).一場雨。 漢 桓寬 《鹽鐵論·水旱》:「當此之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廟》詩:「如彼旱天雲,一雨百穀滋。」 宋 蘇軾 《喜雨亭記》:「一雨三日,繄誰之力!」 許傑 《枉生女士》:「所謂『終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這種時候而言的。」
(2).佛經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說一味之法,眾生隨機緣而有差別,如草木之於雨。《金剛三昧經·序品》:「猶如一雨潤,眾草皆悉榮,隨其性各異。」 唐 皎然 《聽素法師講法華經》詩:「應機如一雨,誰不滌心塵。」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並出 」。
(2).十乾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預 註:「甲至癸。」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
百穀
穀類的總稱。百,舉成數而言,謂眾多。《書·舜典》:「帝曰: 棄 ,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詩·豳風·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唐 褚亮 《雩祀樂章·雍和》:「百穀斯登,萬箱攸薦。」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六》:「凡民以有易無,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麥、百穀、竹、木……筆楮使相當。」
指眾谷之水。《文選·宋玉<高唐賦>》:「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穀之俱集。」 李善 註:「百穀者,眾谷雜水至山之下。」 唐 劉禹錫 《重送浙西李相公新加旌旄》詩:「城下清波含百穀,窗中遠岫列三 茅 。」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石寶名句,春鴻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