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待月(七月十九日)》
全文:
過望月應遲,臨秋天似洗。
攬景復乘涼,停舟聊徙倚。
已欣暝煙蒼,猶帶嶺霞紫。
星辰上下涵,燦爛波紋里。
東林忽辨色,一縷金絲委。
絲繩繩而縆,眉葉形迤邐。
吳鉤更半鏡,晶明露全體。
須臾出樹杪,朗照山河綺。
其他難為光,熠耀何足擬。
入秋歷歷看,三五踰四矣。
今夕驗片刻,萬狀幻無比。
待之乃覺遲,對之翻憐駛。
寄言玩愒人,害不視乎此。
參考注釋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辨色
(1).猶黎明。謂天色將明,能辨清東西的時候。《禮記·玉藻》:“朝,辨色始入。” 鄭玄 註:“辨猶正也,別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惡得及第》:“選內人美少者十餘輩,執燭跨乘列於 長興 西門。既而將入,辨色,有朱衣吏馳報曰:‘ 鬍子 郎君未及第。’諸炬應聲擲之於地。” 明 高攀龍 《三時記》:“酒酣下榻,覺而辨色矣。”
(2).察看臉色。《再生緣》第六一回:“這件事,豈難決斷豈難分,不要講,詳情就理須明印,就筭是,辨色觀風也曉聞。”
金絲
(1).金制的線。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公主乘七寳步輦……其上仍絡以真珠玳瑁,又金絲為流蘇,彫輕玉為浮動。” 五代 和凝 《採桑子》詞:“叢頭鞋子紅編細,裙窣金絲。”
(2).樂器的金屬弦。 南朝 梁元帝 《和彈箏人》:“瓊柱動金絲,奏聲發 趙 曲。” 唐 權德輿 《奉和聖制重陽日即事六韻》:“金絲響仙樂,劍舃 羅宗公 。”
(3).借指弦樂器。 宋 柳永 《玉樓春》詞之三:“金絲玉管咽春空,蠟炬蘭燈燒曉色。”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先生聞樂,喜金絲乎?喜瓦缶乎?”
(4).借指《樂經》。 清 魏源 《題嘉禾馮廣文登府陔園圖》詩:“ 毛公 世禮樂,尚缺《陔》《華》詞,何況 齊 魯 韓 , 孔 壁亡金絲。”
(5).比喻柳樹的垂條。 唐 李紳 《柳》詩之二:“千條垂柳拂金絲,日暖牽風葉學眉。” 唐 李山甫 《柳》詩之一:“春來不忍登樓望,萬架金絲著地嬌。”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
(6).比喻飛濺之泉水。 宋 曾鞏 《金線泉》詩:“玉甃常浮灝氣鮮,金絲不定路南泉。” 金 元好問 《歷下亭懷古分韻得南字》:“金絲弄曉光,玉玦響空嵌。”
(7).喻指菸草。 清 林則徐 《高陽台·和嶰筠前輩韻》詞:“玉粟收餘,金絲種後,蕃航別有蠻煙。”
乾隆名句,待月(七月十九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