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琵琶久,攜琴為寫憂

陳宜甫次盧疏齋韻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陳宜甫的《次盧疏齋韻》

全文:
不聽琵琶久,攜琴為寫憂
黃鐘明月夜,青冢白雲秋。
悲怨當時語,淒涼此日愁。
曲終意不盡,鳴雁過幽州。

陳宜甫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不聽

(1).謂不聽從別人的意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齊侯 不聽左右, 魏主 不聽譽者,而明察照羣臣。”《後漢書·伏湛傳》:“ 步 欲留與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早勸他不聽,此刻後悔了,卻是遲了。”

(2).不允許。《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紀》:“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及見女,暴怒,杖逐而出,不聽入門。”

(3).不定罪。《禮記·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 鄭玄 註:“簡,誠也。有其意無其誠者,不論以為罪。” 孔穎達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雖有旨意,無誠實之狀,則不聽之,不論以為罪也。”

琵琶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築”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製,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寫憂

發抒排除憂悶。語出《詩·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南朝 宋 傅亮 《登龍岡賦》:“靜潛處以永念,聊駕言以寫憂。” 唐 陳子昂 《春台引》:“懷宇宙以湯湯,登高臺而寫憂。”

陳宜甫名句,次盧疏齋韻名句

詩詞推薦

不聽琵琶久,攜琴為寫憂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