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雲龍的《戲為木客解嘲》
全文:
勝事山家難具論,莫將靈跡混風塵。
碧溪亦解醒凡夢,朱鳳何緣識貴人。
參考注釋
勝事
(1).美好的事情。《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子良 少有清尚,禮才好士……善立勝事,夏月客至,為設瓜飲及甘果,著之文教。” 唐 劉長卿 《送孫逸歸廬山》詩:“常愛此中多勝事,新詩他日佇開緘。” 清 吳偉業 《觀王石谷山水圖》詩:“世間勝事誰能識,兵戈老盡丹青客。” 茅盾 《子夜》十七:“這樣的心情尤以這一夥中的 吳蓀甫 感受得最為強烈。今晚上的行樂勝事是他發起的。”
(2).指寺、觀中法會、齋醮等。 宋 洪邁 《夷堅丙志·壽昌縣君》:“子 愉 夢母如存,且曰:‘……汝與汝父言,亟營勝事,使我得轉為男子。’” 明 邵璨 《香囊記·祈禱》:“見説僊觀修設勝事,特來赴會。”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賊臣傳·侯景》:“山家小兒果攘背, 太極殿 前作虎視。”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詩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飯射麋新。” 明 高啟 《一剪梅·閒居》詞:“竹門茅屋槿籬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風物似山家。”
(2).隱士。 宋 梅堯臣 《九華隱士居陳生寄松管筆》詩:“一獲山家贈,令吾媿汝曹。”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見後亦還之。 魏野 留 富鄭公 名刺,作山家之寶,亦以 鄭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見《宋史·隱逸傳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吳東昇》:“年八十,臨終作詩曰:‘……念我行藏無大過,請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願,休信山家吉與凶。’”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鄢趙爭寵》:“同去山家走一遭……實不相瞞,學生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稱。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宋代佛教》:“意見終於不能一致,而分裂為兩派, 知禮 等稱為山家,即稱 晤恩 等為山外。”參見“ 山家宗 ”。
具論
詳細討論。 唐 孔穎達 《周易論·論誰加經字》:“但緯文鄙偽不可全信。其八卦方位之所,六爻上下之次,七八*九六之數,內外承乘之象,入經別釋,此未具論也。” 宋 秦觀 《寄題傅欽之草堂》詩:“出處士所重,其微難具論。”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文具於前而略於後例》:“《荀子》此文,傳寫舊有錯誤,余作《諸子平議》已訂正之,茲不具論。”
靈跡
亦作“ 靈跡 ”。亦作“ 靈蹟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蕭上銅鐘芝草眾瑞表》:“臣以祥緯雜沓,星燭波運。斯乃靈跡深覃,睿衷夐感。理應寫順,祗無涵祕。”
(2).神明的功績。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澤歌·昭夏》:“敢以敬恭,陳之玉帛。德包含養,功藏靈跡。”
(3).神靈的遺蹟;聖賢的事跡。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三:“ 瑤水 聞遺歌,玉杯竟空言。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 清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而際世不辰,靈蹟多淹。”
(4).引申為奇蹟。 沙汀 《記賀龍》二七:“ 賀龍 同志回到屋裡,依舊帶著那種因為感到誇耀而來的愉快,而且仿佛談說一種靈跡。”
(5).神明顯靈的事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武員唐突河神》:“噫!宇宙間靈跡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鹵,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罰,乃著異於俄頃之間,以示薄懲,神顧可慢乎哉?”
(6).謂墨寶。 明 高啟 《題黃大痴天池石壁圖》詩:“奈何靈蹟久閟藏,荒竹滿野啼猩猩。”
見“ 靈跡 ”。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李雲龍名句,戲為木客解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