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格淀堤至台頭西南而止命接築至千里長堤因成是什紀事》
全文:
禹貢無堤水亦治,後惟賴此障防之。
常虞渾派北瀰至,間有清流南漲時。
格淀意佳何忽止,鳩工命續要堅為。
村民喜躍從心愿,力穡趨時勉莫遲。
參考注釋
村民
鄉村的百姓
全體村民都跑出來迎接他
喜躍
歡欣踴躍
心愿
心中的願望
力穡
努力耕作。《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漢書·成帝紀》引《書》作「力嗇」。 宋 蘇軾 《次韻段縫見贈》:「 季子 東周 負郭田,須知力穡是家傳。」 清 劉大櫆 《慎始》:「﹝行乞者﹞有時而勝於力穡之農夫。」
趨時
亦作「趍時」。1.謂努力去適應當時的具體形勢、環境與條件。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周書》曰:『凡彼聖人必趨時。』是故戰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趨時必果,乘機無怯。」《資治通鑑·魏邵陵厲公嘉平五年》:「當今伐之,是其厄會;聖人急於趨時,誠謂今日。」 魯迅 《花邊文學·趨時和復古》:「我這裡所用的是普通所謂『趨時』中的一部分:『前驅』的意思。」
(2).抓緊時機;及時。《史記·貨殖列傳》:「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淮南子·原道訓》:「 禹 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掛而弗顧。非爭其先也,而爭其得時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痲》:「又諺曰:『五月及澤,父子不相借。』言及澤急也。夏至後者,匪唯淺短,皮亦輕薄。此亦趨時,不可失也。」《金史·侯摯傳》:「臣請盡力規畫,勸喻農民趨時耕種。」
(3).迎合潮流;迎合時尚。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體方貞以居直者,雖誘以封國,猶不違情以趨時焉,安肯躐徑以取容乎?」 唐 白居易 《陳中師除太常少卿制》:「不背俗以矯逸,不趍時以沽名。」 嚴復 《救亡決論》:「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後,以巧宦為宗風,以趨時為秘訣。」
(4).引申指時髦;趕時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説的 繼之 也笑了道:『本來作假是此刻最趨時的事。方才我這裡才商量了一起命案的供詞。你想命案供詞還要造假的,何況別樣。』」 孫中山 《五權憲法》:「近來 中國 底學生們,他無論懂不懂,也要講無政府以為趨時,真是好笑。」 洪深 《屬於一個時代的戲劇》:「還有一點,可以無須乎多聲明的,就是《貧民慘劇》與《趙閻王》都是我閱歷人生,觀察人生,受了人生的刺激,直接從人生里滾出來的。不是趨時的作品。(做文字同穿衣裳一樣會求時髦。)」
乾隆名句,格淀堤至台頭西南而止命接築至千里長堤因成是什紀事名句
名句推薦
罪人或免人罪,難為亦為也。
來俊臣《羅織經·問罪卷第十》虛名自看數椽廬,流毒於今幾卷書
高孝璹《題王文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