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海子行》
全文:
元明以來南海子,周環一百六十里。
七十二泉非信徵,五海至今誠有此。
諸水實為鳳河源,藉以盪渾防運穿。
歲久淤閼事疏治,無非本計廑黎元。
蒲葦戟戟水漠漠,鳧雁光輝魚蟹樂。
亦弗來施矰繳,徒說前朝飛放泊。
迤南有台高丈餘,晾鷹猶踵前明呼。
其顛方廣不十丈,元院何以容仁虞。
二十四園泯遺蹟,耕地牧場較若畫。
是何有於國用資,裕陵詔諭量斯窄。
所存新舊兩衙門,中官爾日體制尊。
一總督更四提督,有如是夫勢燄薰。
內虛外怨禍來乍,大軍曾此經南下。
閹逃不知何所之,縱橫路便黃羊射。
勝朝廡殿但存名,頹垣落桷埋榛荊。
葺為駟廄飛龍牧,時得良騎出駿英。
沿其成例海戶守,芻蕘往焉雉兔否。
設概聽之將無禽,如殺*人罪則何有。
少時習獵歲歲來,獵餘亦復攄吟裁。
五十年忽若一瞥,電光石火誠迅哉。
即看平原雙柳樹,疊為賓主凡幾度。
世間萬事付不知,風擺長條祗如故。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忽若
(1).恍若,好像。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於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於是逍遙暇豫,忽若忘歸。”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冥跡》:“其子聽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當再為 顧 家子。”《敦煌變文集·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經文》:“可中修善到諸天,居處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裡,尋常自在免憂煎。” 蔣禮鴻 通釋:“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並用,都是‘倘或’的意思。”《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伏願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見慈親,生死不辜恩德。”
一瞥
(1) 匆匆一看
(2) 一眼看到的概況(多用做文章題目)
東歐一瞥
電光石火
(1).佛教語。語本《五燈會元·雪峰存禪師法嗣·保福從展禪師》:“師曰:‘瞌睡漢出去!’上堂:‘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搆得搆不得,未免喪身失命。’”後以“電光石火”比喻稍縱即逝或稍縱即逝的事物。 元 姬翼 《恣逍遙》詞之三:“昨日嬰孩,今朝老大。百年間、電光石火。”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 王翱 ﹞為人悲歌倜儻,博學自豪,視富貴若電光石火焉。” 清 洪昇 《長生殿·冥追》:“只他在翠紅鄉歡娛事過,粉香叢寃孽債多,一霎做電光石火。”
(2).喻極迅速地。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王胡 驚得一跳,同時電光石火似的趕快縮了頭。”
乾隆名句,海子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