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次韻龔德顏柳帖》
全文:
顏柳以字名,畫畫法可究。
後世何寂寥,此輩了無有。
皆雲學未至,妙不應心手。
那知斯人徒,德高名往就。
字工德不修,名與身俱朽。
吾子佳少年,俊氣駒方驟。
新詩作行草,開軸龍蛇走。
坐客口為愕,我亦知肯首。
積墨如陂池,積筆高隴阜。
學之不至顏,要亦終至柳。
此詩聞東坡,請君書座右。
參考注釋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澤*東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行草
(1).介於行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法字型。 宋 蘇軾 《郭熙畫秋山平遠》詩:“為君紙尾作行草,烱如 嵩洛 浮秋光。” 明 趙宧光 《金石林緒論》:“行草,如二 王 帖中稍縱體, 孫過庭 《書譜》之類皆是也。” 陳衍 《元詩紀事·沉貴》:“﹝ 溫日觀 ﹞酒酣興發,以手潑墨,然後揮筆,迅於行草,收拾散落,頃刻而就。”
(2).行書與草書的並稱。 唐 張懷瓘 《六體書論》:“ 子敬 不能純一,或行草雜糅,便者則為神會之間,其鋒不可當也。” 宋 陸游 《作字》詩:“整整復斜斜,翩如風際鴉。書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原書》:“由 秦 分而變 漢 分,自 漢 分而變真書,變行草,皆人靈不能自已也。”
龍蛇
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杜預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釋德洪名句,次韻龔德顏柳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