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德洪的《廓然送僧之邵武頗敘宗族以自激勸次韻》
全文:
道人秀傑僧中龍,揮斤八極轉蒼穹。
雖然削弱不勝服,童稚亦可揕其胸。
世人徒見例禿髮,安知璞玉混鉛銅。
顧君自是無營者,千山何事來匆匆。
山衣一披出松際,蕭然自有清散風。
我狂如君不知恥,駑力亦須追高蹤。
作詩頗亦敘宗祖,秀氣傑句爭豪雄。
讀之吐舌頸為縮,忠義能爾形於中。
初如迷徑失向背,忽得車首分西東。
從來惷直失計置,蝟頭但可衲帔蒙。
飯餘便寢百無事,可以傲視金蓋重。
乃今得名齊物志,激快如鳥初出籠。
願君勿復忘此語,他年吾欲觀事功。
參考注釋
迷徑
猶迷路。《宋書·謝靈運傳》:“被宿莽以迷徑,覩生煙而知墟。” 南朝 梁 劉孝威 《賦得曲澗詩》:“菱舟失道去,歸鳧迷徑來。” 清 查慎行 《人海記·采參》:“採參以夏五月,裹糧披榛而入。或迷徑為虎狼所噉;或人相遇,弱者死,強者攖所有而出。”參見“ 迷路 ”。
向背
贊成和反對;同意和反對
這件事的成敗取決於人心向背
西東
(1).西方和東方。 漢 焦贛 《易林·隨之兌》:“兩心不同,或欲西東。明論終始,莫適所從。” 宋 蘇軾 《虔州八境圖》詩:“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尋古塔認西東。”
(2).用為偏義複詞,指西方。 唐 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詩:“只慮迷所歸,池上日西東。”
(3).泛指四方,無定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怵,為利所誘怵也;迫,迫貧賤,東西趨利也。” 唐 孟郊 《過分水嶺》詩:“十步九舉轡,迴環失西東。” 宋 范成大 《釣池口阻風》詩:“迴風打船失西東,柁痴櫓弱無適從。”
(4).指酒杯。 宋 趙長卿 《朝中措》詞:“此去定膺先寵,且須滿醉西東。”
(5).猶東西。泛指什物。 宋 張元乾 《訴衷情》詞:“兒時初未識方紅,學語問西東。”
釋德洪名句,廓然送僧之邵武頗敘宗族以自激勸次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