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余謚的《大聖樂》
全文:
聖皇御極開太平,兩階樂奏中和聲。
拊然擊石誕文明,玉戚朱乾昭武成。
九歌九德鹹休徵,百獸率舞殷神靈。
盛時製作需股肱,後夔佇侍鈞天庭。
參考注釋
九歌
(1).古代樂曲。相傳為 禹 時樂歌。《左傳·文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楚辭·離騷》:“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 王逸 註:“《九歌》,九德之歌, 禹 樂也。”一說天帝樂名。《山海經·大荒西經》:“ 開 (即 啟 )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 郭璞 註:“皆天帝樂名也, 開 登天而竊以下用也。”
(2).泛指各種樂章。《漢書·禮樂志》:“千童羅舞成八溢,合好効歡虞 泰一 。九歌畢奏斐然殊,鳴琴竽瑟會軒朱。” 唐 張說 《唐封泰山樂章·豫和三》:“九歌敘,萬舞翔。”
九德
(1).古謂賢人所具備的九種優良品格。九德內容,說法不一。《書·皋陶謨》:“ 皋陶 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 禹 曰:‘何?’ 皐陶 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孔 傳:“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偽則可知。”《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義曰度,德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之曰比,經緯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無悔。”《逸周書·常訓》:“九德: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舊唐書·楊綰傳》:“寬柔敬恭,協於九德;文行忠信,弘於四教。” 清 顏元 《存性編·明明德》:“九德乃吾性成就。”
(2).稱具有九德的人。《後漢書·楊震傳》:“方今九德未事,嬖倖充庭。”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夫貴賤之宜,只論才德,大賢受大位,小賢受小位,故九德為帝,三德有家。”
(3).九功之德。《國語·周語下》:“夫六,中之色也,故名曰黃鐘,所以宣養六氣、九德也。” 韋昭 註:“九德,九功之德。”參見“ 九功 ”。
休徵
吉祥的徵兆。《書·洪範》:“曰休徵。” 孔 傳:“敘美行之驗。”《漢書·終軍傳》:“故 周 至 成王 ,然後制定,而休徵之應見。” 顏師古 註:“休,美也。徵,證也。” 唐 元稹 《遭風》詩:“那知否極休徵至,漸覺宵分曙氣催。” 明 唐順之 《廷試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極,宜乎休徵至而六沴消矣。”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故河清海宴,神人無雜擾之災,物阜民蕃,太史奏休徵之應。”
百獸率舞
謂音樂和諧之聲感動群獸相率起舞。《書·舜典》:“ 夔 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 曾子 倚山而吟,山鳥下翔, 師曠 鼓琴,百獸率舞。”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七·三無》:“若 閩 人 李文利 雜著《元聲》一書,恐亦踵 劉恕 《外紀》、 長孫無忌 《隋志》、《李氏春秋》之故跡歟?不然,依其所著而作樂,果能致百獸率舞之事歟?”《紅樓夢》第四一回:“ 黛玉 笑道:‘當日聖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神靈
(1) 指各類神
上天神靈
狄杜大驚失色,以為奴隸們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死海不死》
(2) 神異;神奇
生而神靈
(3) 指魂魄;靈魂
余謚名句,大聖樂名句
名句推薦
瓊簾入夜卷瓊鉤,謝女懷香倚玉樓
塞爾赫《白芍藥》